6月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父爱如山,父亲宽厚的肩膀扛起家庭的欢乐和幸福,父亲坚毅的背影,守护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父爱无以为报,唯愿他健康平安。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龙江提醒读者,回报父爱,从关心他的健康开始。中年之后 一些癌症风险加倍龙江医师介绍,男性一旦过了不惑之年,便会有更多“不怀好意”的“坏分子”来侵袭他的身体。伴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患病风险,不免让人忧心忡忡。以前列腺癌为例,在男性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风险就会加倍。50~59岁的男性前列腺癌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的男性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将达到70%。除了前列腺癌,肺癌、大肠癌等也都成为中老年男性难以摆脱的“魔咒”。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这些“坏分子”的“蛛丝马迹”,将为后期根治性治疗提供更多机会。龙江医师提醒,体检筛查是发现早期癌变的重要手段,可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及正确的健康意识来预防肿瘤侵袭。在父亲节,送给他一份抗癌检查清单,为他的下半生健康增加一份保障,未尝不是一种温情的选择。如何订制中老年男性抗癌体检单癌症种类多种多样,抗癌体检怎么才能“抓重点”?龙江医师介绍,考虑到中老年男性高发癌种的特点,应结合自己的家族肿瘤患病史、相关疾病史(如胃炎、胰腺炎、胆囊炎等)和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嗜好腌制食品)等,重点关注以下一些检查项目:1.低剂量螺旋CT关注肿瘤:肺癌肺癌的发病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全球肺癌平均五年生存率仅有16%。导致肺癌生存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很多中年男性在初次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相比之下,早期肺癌(I期)的5年生存率可达65%。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甚至肿瘤直径达到1厘米以上,可能仍不为人察觉。目前,低剂量螺旋CT技术日趋成熟,扫描辐射剂量约为一次普通CT扫描剂量的四分之一,明显低于常规CT,是最有效、最安全的肺癌筛查手段。它可以检出直径小于1CM的原位癌,早期肺癌检出率高达80%以上,筛查出来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切除治愈,无须进一步放疗和化疗。龙江医师建议:年龄大于50岁、吸烟支数≥400,或暴露于被动吸烟≥20年,或者有肿瘤家族史的中老年男性,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2.血清PSA检查关注肿瘤: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中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酶,它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前列腺,一旦前列腺发生癌变,它就会进入人体血液,最终表现为PSA水平的异常,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捕捉到这种异常。一般情况下,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越高,PSA水平也越高。如当血清PSA水平高于4ng/ml,小于10ng/ml时,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可能为30%~35%,而当其水平高于10ng/ml时,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将达到67%。当然,PSA水平的增高并不等于罹患前列腺癌,像一些前列腺增生、急性前列腺炎也都可能会导致PSA水平的异常增高。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由前列腺癌引起的PSA水平升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会保持持久、进行性的增高。龙江医师建议: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应养成每年一次检查PSA水平的习惯。3.直肠指检关注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肠癌直肠指检是由医生戴上消毒手套,用手指伸进患者肛门检查疾病的一种方法。龙江医师提醒,体检时为数不少的人或是觉得尴尬,或是认为没什么用而放弃直肠指检项目,其实这种检查简便易行,又具有重要临床检查意义。前列腺生长在直肠前部,医师用手指通过直肠可以触摸到前列腺,进而检查前列腺有无异常。通过指检触诊可以发现前列腺有没有硬块,有无增大等异常情况。大多数的前列腺癌都发生在前列腺的“外周带”,这个位置紧邻直肠,因而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很有帮助。龙江医师建议:中老年男性每年在常规的抽血检查PSA水平后,可进行一次直肠指检,以发现前列腺组织的微小改变。此外,如果膀胱癌生长较快,通过直肠指检也可以发现其异常,为进一步的医学检查提供依据。而对于低位的肠癌,通过直肠指检也可以及时发现肠壁的改变,捕捉早期肠癌的踪迹。4.肠镜和大便隐血检查关注肿瘤:肠癌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的漫长过程,超过90%的肠癌经历了从正常黏膜到增生、到腺瘤形成、最终发生癌变,而这一个过程往往需要5~10年的时间。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腺瘤并及时治疗,便可以将肠癌扼杀在萌芽之中。此外,早期大肠癌的疗效非常好,95%以上的I期大肠癌可以治愈,患者无需放化疗,只需要随访即可;而III期大肠癌患者,即便可以手术,患者仍需要放化疗,其生存率也仅有60%左右。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龙江医师建议:没有肠癌家族史和肠病史的人群从50岁开始应当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并保持每年进行大便隐血检查;对于有肠病史和家族史的人群,应当每2~3年就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警惕肠癌的发生。5.腹部CT关注肿瘤: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由于位置“深居”腹膜后,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及时发现非常困难,很多胰腺癌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胰腺癌“来袭”就束手无策,上腹部的CT检查即可密切监测胰腺的状态,即便是1厘米大小的肿块也能够清晰发现。龙江医师建议,40岁以上、有反复慢性胰腺炎、长期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突发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的腰背部疼痛(腰椎劳损治疗无效)、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不适(拟诊胃炎、胆囊炎,但治疗无效)、突然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以及具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人,要警惕胰腺疾病的发生,每年一次上腹部CT检查,还有血液肿瘤标记物CA199,以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6.胃镜检查关注肿瘤:胃癌目前胃镜检查已经发展的非常精细,不仅可以检查发现早期的胃癌,甚至可以经胃镜下切除。病灶不超过2厘米、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通过内景进行切除。胃镜检查时,会有一根管道经口腔、食道探入胃部,故而有很多人会对胃镜检查产生恐惧心理。其实,目前已经有的无痛胃镜可以在患者短暂的镇静中,完成胃镜检查,并且在胃镜检查后及时苏醒,避免因胃镜检查带来的不适和恐惧。龙江医师建议:40岁以上、有慢性胃炎或者有胃病史的人群,推荐每年一次胃镜检查。医生通过探入胃部的镜头,可以在电脑屏幕上非常清楚的看到胃部组织的病变,一旦发现异常,便可及时施治。对于怀疑癌变的部位,还可以通过工具取得病变组织,并进行病理活检,确诊病情。7.B超检查关注肿瘤:肾癌、甲状腺癌肾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男高女低”现象,男女肾癌发生比例约为1.7:1。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肾脏直径1厘米的小肿瘤,而且通过体检发现的肾癌中有超过70%是早期肾癌,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根治。龙江医师建议: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肾癌“高危人群”,每年可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肾脏的异常。此外,颈部B超检查可以有效发现甲状腺异常,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血流状态和周围淋巴结的情况。如果B超检查发现异常,可以通过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肿块的良恶。当然,上述这些检查只是癌症筛查的一部分,具体该怎么为中老年男性安排“体检单”,仍需要结合个体情况。但毋庸置疑的是,关爱健康,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对于预后及老年人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再次提醒您,为了父亲的健康,切莫忽视体检。另外,临床上筛查肿瘤时常提到“肿瘤标志物”及“PET-CT”检查,尤其是后者,近年来作为高端体检项目非常热门。听起来似乎一次检查就能查出所有隐患。那么中老年人有没有必要做呢?8.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这些物质在正常成人中不存在或者是在癌症患者中出现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前面提到的PSA就是筛查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临床常见的还有甲胎蛋白(AFP)可筛查肝癌,胃蛋白酶原(PeP)可筛查胃癌等等。不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不一定就是肿瘤,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和信号。同时,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阴性不一定就能排除肿瘤,因为有些肿瘤会引起肿瘤标志物检测假阴性。所以,肿瘤标志物检查多做为一种适用于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和症状、病史等确诊。9.PET-CT检查PET/CT的全称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近年来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PET-CT能查出较早期的癌变。但是,并不能排查出所有肿瘤。比如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PET-CT就效果不佳。做该项检查还有一定的辐射风险。所以目前临床多用于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或者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等高危患者,或者高度怀疑肿瘤、需要鉴别良性或恶性时,可以考虑PET-CT。专家简介龙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瘤聚焦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分会胰腺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委员;全国卫生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肿瘤协作组总召集人。主要从事胰腺肝胆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尤其致力于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