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进展(二)

文章转自:深圳湾实验室  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0年2月1日

根据ClinicalTrails.gov最新数据显示,吉利德在研药Remdesivir(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试验预计于2月3日由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牵头启动。吉利德今日也发布声明宣布正在配合中国的卫生部门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使用Remdesivir(瑞德西韦)治疗2019-nCoV感染者是否安全和有效。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Remdesivir(瑞德西韦)证实了对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病原体均有活性,它们也属于冠状病毒,且与2019-nCoV在结构上非常相似。但将Remdesivir(瑞德西韦)紧急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数据也有限。

2020年1月31日:

美国医生哈切特领导的流行病防疫创新联盟力求在16周内至少有一种疫苗可以投入第一期临床试验,测试人体对它的耐受性。新型疫苗将遗传物质——DNA或信使RNA——注射到人体细胞中,指示其产生与病毒相同的蛋白质,从而让免疫系统准备好抵抗疾病。借助信使RNA技术,Moderna希望能够在几个月内生产出可行的nCoV候选疫苗投入试验。

2020年1月30日:

世卫组织称无证据显示宠物会感染。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宣布针对抗2019-nCoV新药开发达成项目合作。据悉,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和柳红教授团队研制的候选新药DC系列在抑制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及其中关键蛋白试验中显示了较强活性。

2020年1月29日:

无锡企业成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15分钟内实现确诊。

开放式生物制药技术平台 药明生物宣布,紧急推动多个国际合作引进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和抗体开发,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2020年1月28日:

六家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或基因测序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

2020年1月27日:

首次公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的5株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的论文更实现了疫情致病机制的新突破:2019-nCoV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感染患者,因此ACE2可能成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大门”。事实上2003年,ACE2已被鉴定为SARS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从环境样本中分离的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中英文名称、编号(NPRC 2020.00002)等信息。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一篇新闻报道,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并非源于华南海鲜市场。

2020年1月26日: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研究团队(赵宇和赵子贤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布了题为“Single-cell RNA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ACE2, the putative receptor of Wuhan 2019-nCov” 的最新研究论文,发现在总共八个标本中,亚裔(男性)标本的ACE2表达水平远高于其它所有人。

2020年1月25日:

中国疾控中心领衔,北京地坛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疾控中心、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同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作者通过从三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用全基因组测序、直接PCR 和培养方法均鉴定出此病毒,并报道了此病毒的分离及特异性细胞病变作用和形态学的初步描述。这种可能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IP)。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王月丹和初明团队,通过人工智能药靶系统重点筛选2674种已上市的药物以及1500种中药提取物,发现多种潜在的ACE2结合剂有望用于此次疫情治疗,常用呼吸道药物氨溴索(CAS号:18683-91-5)也在候选名录。其中盐酸氨溴索为呼吸道润滑祛痰药和粘液溶解药,能促使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形成,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物质的分泌,从而改善纤毛运动,增强呼吸道分泌物的消除作用。在临床呼吸科、儿科用药过程中,毒副作用较低,或可在临床应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予以关注;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也宣布筛选出30种具有潜力的药物。相较于关注宿主细胞的受体蛋白,中科院数十个课题组则聚焦病毒抗原本身。他们通过快速表达2019-nCoV病毒水解酶(Mpro)获得高分辨率晶体结构,结合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策略,针对已上市药物以及自建的“高成药性化合物数据库”和“药用植物来源化合物成分数据库”,发现了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发布其研究人员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具有阻断作用的已上市药物。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雍天乔和陈地灵博士领衔的课题小组,就目前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开展了抗2019-nCoV病毒潜力药物计算机辅助模型筛选研究。武汉病毒性肺炎爆发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2019-nCoV胞膜刺突(S)蛋白通过结合ACE2入侵宿主,决定该病毒的宿主亲和性和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是预防和治疗药物开发的关键靶标。它含有S1和S2亚基,在病毒胞膜上形成二聚刺突结构。研究课题小组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模拟了武汉2019-nCoV激活情况下胞膜刺突(S)蛋白结构,明确了它的药物口袋,筛选得到数个可能的阻断剂。武汉2019-nCoV胞膜刺突(S)蛋白结构与其它冠状病毒类似,结合肽段(CTD1,C端结构域1)是其活性位点,是药物和抗体开发潜在的靶点。研究课题小组以FDA批准药物分子库为研究对象,以CTD1结构域为活性靶点,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老药新用的方式得到数个2019-nCoV病毒感染的潜在阻断剂,其中醋酸阿托西班得分最高达到8.09314,建议在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予以考虑和关注。研究课题小组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抗2019-nCoV活性测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加直接的指导。

2020年1月24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和中日友好医院曹彬等研究人员合作,在柳叶刀首发首批41例新冠病毒患者临床数据,报告了41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特征、治疗和临床结果。2019-nCoV导致了一连串致命的肺炎,其临床表现与SARS-CoV非常相似。感染2019-nCoV的患者可能会患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很有可能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甚至可能死亡。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薄扶林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新兴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余嘉乐感染中心;香港深圳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控制系发表: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显示人传人的一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家族性肺炎:家庭群聚研究】,本文是一例家族传染病例的研究。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病毒学实验室,密西根州汉密尔顿(VJM,ND,EW);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病毒科学系(MK,DR)发表A Novel Coronavirus Emerging in China — Key Questions for Impact Assessment【中国兴起的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评估的关键问题】,说明国外学者对本次病毒的看法。

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调查研究小组发表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2019年中国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本文是国内最一线的科研团队发表的最细致的关于病毒发现,分离,确诊及目前研究进展的论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第一株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的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

2020年1月23日: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得出结论,病毒和云南菊头蝠中存在的一冠状病毒一致性高达96%,指出了nCoV-2019的原生动物宿主最可能是蝙蝠。

2020年 1月22号:

北京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在《医学病毒学杂志》上发文称,新型冠状病毒的密码子使用偏好与蛇类似,因此蛇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该推测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英国病毒学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蛇可以被这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作为宿主,除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以外,不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其他宿主中存在Beta冠状病毒。

2020年 1月21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团队,认为蝙蝠和水貂是该冠状病毒最可能的两个源头。

2020年1月20号: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轩研究员,发表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研究者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基因序列平均分别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但它们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spike基因(编码S蛋白)差异较大”,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

2020年1月19号:

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合作,发表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Wuhan novel Coronavirus 【模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数学模型】。

2020年1月18日:

复旦大学学者姜世勃对病毒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这个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与 SARS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很相似,可能是它进入新的宿主(可能是某一种野生动物)后,其受体结合位点发生突变,从而可以像SARS病毒一样感染人类。

2020年1月17日: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山等学者在《生物信息学》杂志发表文章“武汉 2019 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称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武汉2019冠状病毒源自中华菊头蝠,并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且变异快、宿主多,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

2020年1月12日:

中国与世卫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中国将序列提交给GISAID平台,以便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能够访问。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2020年 1月10号: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领导的协作团队完成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工作,并将该病毒序列在 virological.org 网站公布。虽然张永振未通过此病毒序列发表论文,但此举为后续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以及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020年1月1日:

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关闭。同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选派专家组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前往华南海鲜市场,“针对病例相关商户及相关街区集中采集环境样本”,后发现采集的样品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出病毒,由此为病毒的溯源以及疫情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2019年12月26日:

上海病毒学家拿到患者样本,对病毒开始检测。

2019年12月8日:

武汉市已出现不明肺炎病症患者。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