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是不是就是得了不治之症,无药可救,无路可走? 癌症虽然很可怕,但很多癌症患者在医生那里看到了希望。杨跃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的主任。到他这里寻求帮助的,绝大多数是肺癌患者,此外还有食管癌等其他胸部肿瘤的患者。每周五是他的门诊日,最近,小编来到诊室跟随他出门诊,见证了这里的悲与喜、笑与泪。 患者:当年在病房看的奥运直播78岁的林女士在80岁的姐姐陪同下一起来到杨跃的门诊来复查。林女士2008年查出了早期肺癌,“我记得特别清楚,手术的时候赶上了奥运会,我是在病房里看的奥运会转播。”肺癌术后9年间,林女士每年都会定期来找杨跃复查,彼此也成了朋友。林女士的姐姐说,9年前她陪着妹妹刚刚见到杨主任时,他还是满头黑发,现在头发已经半白了。杨跃笑着说:“原来我染头发,现在不染啦!”姐妹俩也笑了起来,诊室里暖意融融。这次复查的CT提示,林女士康复得还不错。她和杨跃约好:“明年再来!” 杨跃说,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理想。肺癌是北京市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这与很多患者一经发现就进展到中晚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导致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得了肺癌就是被判了“死刑”。近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病变。杨跃也特别希望能见到更多的患者像林女士,虽然得了肺癌,但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根治,10年后依然能来到诊室,和当年治疗的医生聊聊天。 希望年轻的肺癌患者能少一点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加,但越来越多低龄肺癌患者出现在杨跃的诊室中,这也让杨跃觉得有些遗憾。今年46岁的李女士是大连人,去年12月她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小结节,情况不妙,医生建议她三个月一复查。这天是她第四次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查。她戴着卡通图案的口罩,一个人坐在诊桌旁,很是轻松:前三次复查时,李女士都有家人陪同,由于三次复查结果都比较“理想”,这次李女士就独自来到北京。没想到,这次杨跃发现她胸部CT片子看起来不好,有个结节不仅长大了,而且牵拉起胸膜,“这多半提示它变坏了。”杨跃建议李女士手术治疗,“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这时,李女士不再轻松,她觉得自己得“这个病”的时间太早了,但她不知道,其实她不是这次门诊中最年轻的患者——山西来的刘先生今年刚刚40岁,已经确诊为肺癌,瘤子的个头儿还不小。杨跃建议他先进行化疗,让瘤子缩小之后再进行手术。刘先生平时热爱运动、经常健身,不抽烟、不喝酒……但是,肺癌也毫无征兆地找上了他。不要创造更多的“遗憾”56岁的老王来自山东,在当地已经明确诊断为食道癌。食道癌的发病因素很多,烟酒刺激也是诱因。杨跃问老王:喝酒吗?老王歪着头,没有直接回答杨跃的问题,绕着弯儿回答说:现在不喝了。“那以前喝酒吗?喝什么酒?”“以前是喝点,什么酒都喝,不多,一天也就半斤多白酒。”老王轻描淡写,仿佛这与疾病没关系。杨跃接着问:抽烟吗?老王很自然地说,抽啊。“那您现在还抽烟吗?”女儿代他回答,“我爸查出这个病,就把酒戒了,但烟还没戒。”杨跃说,手术前需要把烟戒了啊,老王没说话,脸上却写着“百般不情愿”。 这个上午,一共有20位患者走进了杨跃的诊室。他们中有林女士这样康复后来看看医生的老患者,有刚刚查出肿瘤的中青年人,也有在其他医院手术不好转而寻求杨跃帮助的“二进宫”患者,有特别想手术、但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他们来到杨跃的诊室里寻找希望,而杨跃则在计算着:如何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解除患者的疾苦。“除了患者本人以及家属,最希望患者活过来的,就是他的主治医生。” “天下无癌”只能是一个美好但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对于个体来说,杨跃希望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能够在诊室里见到更多的患者,告诉他,“杨大夫,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您看您的头发全白了,但我还挺好的!”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