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期间血小板降低怎么办?如何调理?

血小板降低是化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还有白细胞降低,二者都属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象降低。血小板过低时会导致内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处理好血小板降低,对治疗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完成化疗和癌症患者的身体恢复。

  血液循环是生命动力传输的纽带,圈圈给带病友们了解如何正确应对血小板降低,让这条纽带正常运转。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界定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在100~300X109/L。血小板减少,是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在100X109/L。

  理论上一般认为,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9/L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计数低于20X109/L,可以发生致死性出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小板计数为30X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出血。

  较重要的是要确定是否有危及生命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出血症状。如没有严重的出血,血小板减少又为免疫性原因,则要避免过早输注血小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输注血小板往往无效,而且反而会进一步激化免疫攻击而加重血小板减少。

  1、针对潜在原因的治疗

  常见潜在原因有实体肿瘤继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淋巴瘤等。此外,肿瘤继发感染也是常见现象。

  若原因明确为肿瘤病情进展浸润所致,合理抗肿瘤治疗或许可抑制血小板生成减少。

  2、输注血小板

  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者骨髓增殖性疾病可以应用。当发现血小板降低达四级(血小板计数<25×10^9/L)或者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考虑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同时应绝 对卧床。   3、重组人白介素-11   重组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特尔康、吉巨芬,3mg皮下注射每天一次,一般需5-7天)。   主要针对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在非骨髓恶性肿瘤的患者化疗继发骨髓抑制后使用,可降低患者对输注血小板的需求。   疗程根据血象变化可以持续使用14~21天。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则需输注血小板。   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当发现血小板降低达三级(血小板计数<50×10^9/L)或以下时,应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升高血小板水平。   5、饮食升血小板   由枸杞、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米、红糖组成。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提升血小板,如果患者伴恶心、呕吐等化疗后的副反应,还可以在五红汤里加入生姜,因为生姜是“呕家圣药”,可以明显减轻呕吐的反应。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