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以口腔为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一类能够预防、易于控制却常被疏忽的致死性疾病。能够预防,是因为以口腔黏膜鳞癌为主的口腔癌危险因素比较明确,如果能引导人们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就可以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易于控制,是因为口腔癌的发生部位相对表浅,容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好率。常被疏忽,是因为口腔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即使在口腔医学行业内,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相比,我国口腔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大概是1~3/10万,多数人从未听说口腔里也会发生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口腔医学水平的提高,广大口腔临床医生积极落实口腔癌的三级预防,必将提高我国口腔癌的预防与控制水平。
疾病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一级致癌物中烟草、酒精、槟榔是口腔癌的发生的危险因素。远离烟草、酒精、槟榔这些危险因素,就有希望降低口腔癌发生率。
疾病的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口腔癌的发生部位相对表浅;出现口腔癌,多数患者可以早发现。但是,临床上的场景反复警示我们:患者的早发现到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不是必然的;相反,后果严重的延误诊治才是常态!从早发现到早诊断、早治疗,还需要两个前提:
一是患者要有“口腔有癌”的意识和/或有病正确问医求治的素养。得了口腔癌,人们在意识里误以为是耳闻能熟的口腔里常见疾病:口腔溃疡、牙髓感染、牙周疾患……,在行动上拖拖拉拉能忍则忍,或者乱购药物自我处理。眼睁睁地看着口腔癌从能治易愈的早期疾病,拖延成为难治夺命的晚期癌症。
二是口腔临床医生要有“口腔有癌”的意识,熟知口腔癌的早期表现。在平常临床工作中如果发现疑似口腔癌疑似病例,督促转诊或指导监视。
疾病的三级预防就是临床治疗,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口腔癌的治疗原则,重要也是有意义的是早诊早治。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的口腔癌患者在寻求救治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他们从未听说“口腔有癌”,也不知道需要定期请医生检查口腔。
无论是早期的口腔癌还是晚期的口腔癌,在手术治疗之前,口腔医生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指导并帮助患者改善口腔健康的状态,如正确的刷牙方法、戒烟戒酒、全口洁治、治疗牙体牙周疾病、拔除残根残冠、拆除不良修复体等。这非常有助于口腔癌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