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是指利用各类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x射线等)局部照射使肿瘤细胞死亡的治疗方法。放疗与手术、化疗一起,被认为是三大传统抗肿瘤治疗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放疗后常见照射部位副作用如下:
口咽干燥、疼痛。多见于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舌癌、扁桃体癌等)放疗后。正常情况下,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分泌唾液,保持口腔湿润,而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后,腺体功能受损,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且唾液会变得粘稠,导致病人出现口干的感觉。
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常出现在放疗后2-3周,轻者无症状或有刺激性干咳,炎症大多可自行消散;重者会出现高热、胸痛、甚至呼吸困难。发现产生放射性肺炎时,应停止放疗。
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的鳞状上皮对放射性物质比较敏感,因此,在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放疗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放射性食管损伤,产生放射性食管炎。当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时,这种食管损伤会更加严重。食管炎典型的症状为咽下疼痛或胸骨后疼痛。常见于放疗后1周或数周内出现,一般症状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胸部剧痛、发热、呛咳、呼吸困难、呕吐、呕血等,应警惕食管穿孔或食管气管瘘的发生。
脱发。头部照射时会出现脱发,但是不必太担心,放疗引起的脱发大多是短暂的,停止放疗后会重新长出来。再此期间,介意的患者可选择佩戴假发或者帽子。放疗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放疗副作用,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就能在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不适的同时,保持及时有效的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