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疗的适应症范围比较广泛,对于多种实体瘤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事实上,受到影响的并不只有细菌或病毒——癌细胞,以及癌细胞聚集而成的病灶,同样也会因温度升高而发生一些改变。而热疗这一技术的原理,正是基于此。
成也血流,败也血流
我们都知道,癌细胞具备远超过正常体细胞的增殖能力。而为这种强大的增殖能力提供“后勤保障”的,是大量因癌细胞而增生的血管。
正在迅速生长并扩增的肿瘤病灶,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血液供应。它们所依赖的血管,通常并不是人体内正常的血管,而是一些额外增生出来的血管(这也是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的理论依据之一,通过抑制额外血管的生成,限制肿瘤病灶的扩增)。
对正常的体细胞施加热量,体细胞会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流量来“带走”这些额外的热量,因此即使稍微加热了身体的一部分,体温也不会太严重的升高。
但是肿瘤病灶中血管并不完善,毛细血管平时即处于扩张状态,无法像正常组织一样控制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量。因此施加于肿瘤病灶的热量会积累起来,迅速提升病灶内部的温度,通常情况下,肿瘤组织内部的温度会比周围正常组织高4~8℃;而肿瘤病灶内部的温度又能比周围的温度额外高2~3℃。这样异常的温度提升,从理论上来说,能够直接使一部分癌细胞死亡。
目前专家普遍认为,热疗对于发生在比较浅表部位的肿瘤,如乳腺癌、皮肤癌、软组织肉瘤等,以及深部肿瘤如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肠癌、宫颈癌、膀胱癌等,以及肺转移、骨转移等常见转移类型,和癌性胸腹水(恶性胸腹水)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发生了顽固性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热疗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值得关注的是,热疗对于大部分血液系统肿瘤的疗效仍待研究,治疗脑部转移病灶及部分脑瘤的风险也较高,并不适用。
若合并了心、肝、肾、肺等器官衰竭或严重功能障碍的症状,或者发生了凝血功能障碍及有出血倾向,或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也不适合接受热疗,应当与主治专家详细探讨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