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化疗后如何应对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化疗是抗癌药物,主要的作用是杀死快速生长的癌细胞,但同时亦会压抑骨髓造血功能。当骨髓的造血功能减弱的时候,制造中性白血球的功能会相应降低。愈低的中性白血球指数代表病人愈容易受到感染。当中性白血球降至<0.5x10^9/L,便可视为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细菌的来源可以来自环境,亦可以来自病人自己的身体,如果病人出现中性白血球低下症而有严重的感染,可引致死亡。   在接受化疗后一个月内发烧,而需要到急症室求诊的病人中,有不少的病人会出现败血症,尤其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接受化疗后,或是接受过高剂量化疗的病人。   有多项研究指出,化疗后出现败血症的病人,若能够尽快到就近急症室求诊,同时接受抗生素治疗,是可以有效减低病情恶化及死亡风险。研究亦指出,出现败血症症状,而延迟接受抗生素治疗,会直接增加死亡风险。   正因如此,病人接受化疗后若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尽快到就近急症室求诊——包括发烧发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全身虚弱、身体无力,和无法进食等。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发出的警号,有患者半夜有异样,等待早上才前往医院,或已错过较 佳急救时机。   除了抗生素治疗,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患者也可采用白血球生长激素(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治疗,以刺激骨髓加速制造白血球,提升白血球的数量,减低感染风险。白血球生长激素是一种需在皮下注射的药物,所以俗称「升白针」。一般患者在开始化疗数天后可考虑使用,目的是预防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疗程约为三至七天。副作用包括骨痛、头痛、肌肉痛、注射部位疼痛、便秘、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等。副作用多为轻微,较重要是「升白针」能加速病患身体恢复,减少感染风险。   白血球过低的病人,亦须注意食物及个人卫生。避免吃过期的,生或未煮熟的食物,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可食用。另外,病人亦应避免吃未经杀菌处理的牛奶及奶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常洗手,特别在进食前及如厕后必须用皂液洁手。   很多病人视化疗为洪水猛兽,其实医生必然会衡量病人病情及个人健康状况,判断使用化疗是否具一定成效。虽然在化疗期间,有可能导致中性白血球低下,但患者可考虑是否在展开疗程后注射「升白针」,便可减少对化疗的忧虑,于疗程期间能更为放心。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