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局部淋巴结清扫

1,000

局部淋巴腺清扫决定了病人长期生存率。局部淋巴腺转移可治好。治疗性腹股沟淋巴腺切除术(ILND)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但常用疗法为多方式化疗。

  任何原发性阴茎癌的淋巴扩散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很早扩散至腹股沟浅表和深部淋巴腺群,以中上和中间部位较常受累。其次扩散至同侧骨盆淋巴腺。目前尚无交叉转移扩散的报告,若无同侧腹股沟淋巴腺受侵犯,骨盆淋巴腺则不受影响。腹主动脉旁和腔静脉旁淋巴腺受侵犯则提示肿瘤浑身转移。

  淋巴腺阴性的病人采取预防性 ILND 相较于局部肿瘤复发而采取治疗性 ILND 的病人,其生存率更高(分别为 >90%、<40%)。将分别用 ILND 与腹股沟区放疗、保守疗法治疗淋巴腺阴性病人的结果作对比,发现总体生存率很高的是手术治疗(分别为 74%、66%、63%)。   因 25% 的病人有隐匿转移,故对临床上正常的淋巴腺采取保守治疗有复发的风险。正常淋巴腺清扫需依据病理学分期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管浸润。pTa/pTis 期和低分级癌转移风险较低。相反,分化较好的 pT1 却有中度风险。pT2 或更高分期以及所有 G3 期癌为高风险。因而,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患有低风险阴茎癌且淋巴腺正常的病人。除隐匿转移外,针吸细胞学结果均不可靠。   对于中高风险且淋巴腺难触及的病人,有两种侵入性诊断方法:改进 ILND 和动态前哨淋巴腺活检(DSNB)。改进 ILND 清扫区域局限,清扫范围至少为 Daseler 区中央和双侧上方腹股沟区域的浅表淋巴腺。DSNB 的提出基于以下观察现象而作出的假设:阴茎淋巴管引流总是引入一个腹股沟淋巴腺,而该淋巴腺又在解剖上与其他相独立。   在 97% 的病例中,可通过向肿瘤区注入锝 99 标记胶体或γ探针检测前哨淋巴腺。据报告,此法有 90-94% 的高灵敏度。在一项包含 18 项研究的混合 Meta 分析中,单用此法灵敏度为 88%,而加用专利蓝后灵敏度为 90%。   这两种方法均可遗漏隐匿转移癌。即便是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DSNB 假阴性率仍可高达 12-15%,而改进 ILND 假阴性率尚未知。通过任一方法发现淋巴性转移,则需行同侧治疗性 ILND。   可触及的腹股沟淋巴腺(cN1/cN2)极有可能发生转移。不应使用预防性抗菌素,而应采取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除此以外,对盆腔淋巴腺作出分期亦有帮助。对于淋巴腺阳性的病人,18F-FDG-PET/CT 可区分肿瘤转移。对于有增大淋巴腺的病人,动态前哨淋巴腺活检不可靠而不应使用。   淋巴腺阳性病人应采取治疗性 ILND。ILND 在淋巴引流和创口愈合并发病方面有非常高的发生率。发病率高达 50% 且较高的体重指数为其重要危险因素,新的报道显示其并发病发生率约 25%。治疗性 ILND 治疗效果好,但因为并发病发病率高,可能引起应用减少。淋巴腺密度大小可作为并发病的预兆。   组织切除及淋巴管截断的手术操作需谨慎。淋巴管截断无法使用电熔术,应作结扎或使用夹子。此外,如腹股沟区加压包扎、真空吸引和使用预防性抗菌素均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病发生率。报道中较常见并发病为创口感染(1.2-1.4%)、皮瓣坏死(0.6-4.7%)、淋巴水肿(5-13.9%)和淋巴囊肿形成(2.1-4%)。   曾有使用腹腔镜下和机器人辅助的 ILND 报道,然而否更好尚不清楚。   发现两个或以上的淋巴腺阳性或者一个囊外扩展的淋巴腺(pN3),需行同侧盆腔淋巴腺清扫术。2 个以上腹股沟淋巴腺阳性的病例中有 23% 有盆腔淋巴腺阳性,3 个腹股沟淋巴腺阳性或发生囊外转移的病例中则有 56% 为盆腔淋巴腺阳性。   若盆腔淋巴腺为阳性,其预后要比单纯腹股沟淋巴腺转移差(5 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 71.0% 和 33.2%),可同时或之后再行盆腔淋巴腺清扫术。若决定手术,应尽量避免无需要的等候时间。   pN2/pN3 期病人,建议辅助化疗。该结论基于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显示辅助化疗生存率比未应用辅助化疗的历史对照组更高(84%vs39%)。 出现大块固定的腹股沟淋巴腺,毫无疑问已经有转移,无须同时活检行组织学确诊。疑似病例需行切除活检或中心穿刺活组织检查。这类病人预后较差,难以达到治好效果。不建议直接手术, 新型辅助化疗后行治疗性 ILND,其长期生存率可达 37%。 阅读:白血病治疗获重要突破   科学家意外发现肿瘤逃生新路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