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 徐英春教授
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致死性病因中排名不断攀升,加之多重耐药病原体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不断出现,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临床微生物专业为检验医学重要专业之一,也是对专业设置、场地要求及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最高的学科之一。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临床微生物学组(科)涵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检测技术,并有较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对医院感染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目前在我国,临床微生物学组(科)的硬件设施和人员的技术水平、诊断水平等参差不齐。国内检验医师设置岗位较少,并且和检验技师分工协作部明确。微生物工作者与临床医师不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影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医生也不能够正确的理解病原学报告,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因此,为促进国内临床微生物学组(科)的发展建设、除专业设置和场地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尽快规范对检验医师的培养和资质认证,使检验医师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推动检验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中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微生物学组(科)病原学诊断平台建设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运应而生,2014年3月30日,《专家共识》启动会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张曼、徐英春、王瑶、苏建荣、郝晓柯、张捷等多位专家出席并审议初稿。此后又有更多的专家参与进来并先后召开了3次编审会议,还邀请了多位国外专家参与函审,接收国外先进经验。最后在68家医疗单位和99位国内外专家的参与下,《专家共识》终于定稿。
共识内容主要分为:
一、微生物检测平台建设;
二、人力资源结构与准入;
三、技术分组与职能;
四、诊断分组与职能;
五、报告模式等5部分内容。
《专家共识》详细的写明了三甲医院微生物检测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实验室管理、辅助性要求、人力资源结构与准入中员工数量、诊断组人员、技术组人员所占的比例、技术组和诊断组的详细划分和职能要求、报告单中需注明的基本信息、病原学检测报告规范、和病原学诊断报告规范等内容,对我国医院的微生物学组(科)建设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