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鉴定心得

近期在《临床微生物论坛》微信群里经常看见老师们在讨论“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菌属”,有些老师对此菌颇感困惑,尤其在血培养里遇到它该如何进一步处理、鉴定、药敏;其临床意义如何等等。凑巧近期分离出一株颗粒链菌,特整理后和大家共同分享,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观察生长曲线:血培养报阳时,观看生长曲线很重要,其能辅助我们结果判读。

    2. 增加染色方式:血培养报阳后直接涂片,染色方式得多样化,常规革兰氏染色未见菌体时,增加瑞氏染色,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不轻易放弃一个阳性标本:重视每一个标本,特别是无菌标本(血培养等),当发现仪器报阳后而平板不生长时,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多涂几次片、多转种几个培养皿、转种的血平板上点种金葡菌,多几种思路,或许就会收获满满!

    4. 加强与临床沟通:在努力练好内功,保证鉴定结果准确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不可眼中只有标本不见病人,盲人摸象。多问一个为什么,多了解患者情况,做一个有心人!主动走向临床,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