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指导淋巴瘤治疗

在以实验血液学进展为主题的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来自国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的专家们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淋巴瘤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  
    抗生素治淋巴瘤不是没可能  
    一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克晓燕教授与北大医学部病理系高子芬教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晓鸽教授共同完成的研究证实,对于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其治疗方案差别很大,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只需单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就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而有些则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上巨大的差异和抗生素治疗肿瘤这似乎不可思议的结果其实是基于对肿瘤基因深入研究基础上的。事实上,他们的研究已经可以采用基因预测手段判定某些患者的预后。  
    克晓燕教授告诉记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与其他肿瘤相比,其对化学治疗的反应性较高。以临床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如采用目前最好的联合化疗加免疫治疗方案,55%的患者有望获得彻底治愈,而剩下的难治、复发患者,部分仍可通过骨髓移植获救。因此,能否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将明显影响患者的总生存率。  
    解决同病同治不同效  
    淋巴瘤治疗方案通常要根据其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以及风险因素预测来选择,但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不少情况下接受同样治疗的同一类型患者疗效却大相径庭。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科学家发现可以根据肿瘤的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一步分为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亚群,对那些有复发及耐药倾向的患者,在治疗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剂量治疗及靶向治疗,将成为未来淋巴瘤治疗的方向之一。  
     克晓燕等根据这一思路对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进行了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MALT是一种多发于胃肠道的惰性淋巴瘤,其发病与慢性HP感染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无需化疗,仅单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即可治愈疾病,但随着其疾病进展,晚期患者对抗HP治疗不敏感。究竟对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t(11;18 )染色体易位检查是其中关键的参考因素。调控这一染色体改变的核心则是另一个学名叫做API2-MALT1的融合基因,以此基因作为指标就可以准确地判定同为MALT患者的不同预后了。  
    “千人一方”历史有望改写  
    课题组与英国剑桥大学病理系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检测该基因技术系统,通过对101例患者进行检测,初步了解了我国患者该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参考检测结果对49例患者实施了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最后获得了3年生存率93.8%的结果。同时与消化科合作,对12名该基因阴性的Ⅰ期患者仅采用了单纯抗HP治疗,结果6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另外6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  
    可见,通过基因分型判断预后并据此给予适度治疗(如仅使用抗生素等简单药物)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而不再是“千人一方”,从而使每个患者都不得不尝尝化疗药物滋味的历史有望改写。由于t(11; 18)染色体易位的MALT患者临床进展往往呈侵袭性,对于抗HP治疗也不敏感,因此其有望作为进展性MALT的分子标志;同时也提示医生要在早期就尽快识别出这样的患者并尽可能积极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其预后。  
    事实上,早期识别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的重要性在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中也显得十分突出。克晓燕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分析了该院收治的74例DLBCL淋巴瘤患者情况,发现肿瘤细胞来源对于预后影响很关键,发病1年内为患者死亡高发时间,这一结果说明:经过系统、完善的治疗,大部分对化疗敏感的患者可以避免复发而获得长期生存,而第一年死亡的病例多为对化疗原发耐药的难治患者。此外,研究表明如果患者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其预后要明显好于非生发中心来源的患者。克教授表示,类似这样有意义的分子生物学分类对临床有重要的提示意义,临床医生对于估计预后较差的患者早期选择强烈的治疗方案,有可能使更多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提高整体生存率。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