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个关于“癌症基因体检假阳性太多”的观点,石破天惊,受到交口称赞。到底基因体检有没有用姑且不论,这一热潮提醒我们,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癌症要早治疗,越早治效果越好。问题是,你怎样才能早点知道癌症的征兆呢?只有体检。如果等到癌症症状非常明显了才去就医,医生觉得棘手,预计治疗效果不乐观,肯定要说:“怎么不早点来?”或者更凶一点,“你早干嘛去了?”那时候,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体检能够提早发现疾病征兆,帮助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整体医疗费用的目的。
不知道为什么,基因很容易被黑、被妖魔化。为了客观地看待基因体检,有必要对与基因检验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一番回顾和梳理。
1、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是指没病但是检验结果显示为异常,没病被看成有病;假阴性是指有病但是检验结果显示为正常,有病被看成没病。
技术上,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是 100% 准确的。就算是医院开展的各种检验,无论是血糖检验还是艾滋病病毒检验,都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通常这个比例非常低。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改进技术,端正态度,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检验,提高准确度,医护人员以更严谨更认真的态度开展检验工作,降低操作错误。另一方面,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相互参照、相互印证,以求得最接近事实真相的检验结论。
2、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
灵敏度是检验所能达到的下限。对于基因检验来说,就是一种方法能够在多少个正常基因的混淆之中准确地分辨出1个异常基因的能力。这个有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
精密度是检验的最小分辨率。对于基因检测来说,就是一种方法所能分辨的是一个基因,还是一个碱基。比如说,测序技术分辨的是碱基,PCR技术分辨的是基因。也就是说,你能看清眉毛鼻子嘴,还是只能看清整个人,还是那人迎面走来你都犹疑不决,迟迟不敢开口相认。
准确度是检验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可以用最大相对误差对最大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对于基因检验来说,就是你的目标是检验肺癌基因,检验出来的“肺癌基因”真的是肺癌基因,而不是正常基因,也不是其他癌症的基因。还以认人来比方,你说那人是你的女朋友,她就真的是你女朋友,不是一位先生,不是一棵树,也不是别人的女朋友。
当然,所有比喻都是跛脚的。下面我们严肃认真地讨论灵敏度。
灵敏度:检测下限,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比如能可靠分辨的最小信号强度、最低含量比例等等。我们把已知基因突变的癌基因标准品与已知基因正常的对照样本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进行基因检验,如果一种方法能够正确可靠地检测到的最低下限是癌症基因占1%,则称其灵敏度为1%。按照这种定义,如果一种方法的灵敏度是99%,听起来很好,其实它的意思是,该方法要求样本中癌基因占绝大多数,占到99%,对照样本只占1%,它才能检测出来,显然灵敏度太低,没有实用价值。我们平常碰到的大多数样本都是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混合在一起的,从这样的样本所提取得到的DNA,也是癌基因与正常基因混合在一起的,混合比例变化很大,需要足够灵敏的方法,才能解决大多数样本。基因测序的检验灵敏度通常是10%。
3、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检验试剂只与目标基因发生反应,产生信号;不与非目标基因发生反应,不产生杂信号来干扰检验。我们期望肺癌基因检验试剂就只能检测到肺癌,而不会把其他种类的癌症以及没有癌症的正常人也当成肺癌给检测出来。
4、临床灵敏度和临床特异度
我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没有学过临床医学,本来不知道“临床灵敏度”和“临床特异度”这两个概念。以下是百度得到的定义,正确与否未知,列举如次,供大家参考(套用前面罗列的一系列概念,这种状况就是:准确度未知;是否假阳性未知,因为没有采用其他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过验证)。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我对文字和表达方式进行了修饰,以更加简洁晓畅。
临床灵敏度:正确判断病人的比率。衡量某种试验正确地检出有病者的能力。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真阳性的比例。
临床特异度:正确判断非病人的比率。衡量某种试验正确地判定无病者的能力,指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真阴性的比例。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 X 100%。
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 X 100%。
阳性、阴性结论是通过该检验方法与金标准方法的检验结果相互比较而得。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