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瑟菌属科普知识

奈瑟菌属(Neisseria)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此菌属包括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干燥奈瑟菌(N. sicca)、微黄奈瑟菌(N. subflava)、浅黄奈瑟菌(N. flavescens)、粘液奈瑟菌(N. mucosa)等。其中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菌。

脑膜炎奈瑟菌

生物学特性

(1)肾形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凹面相对.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白细胞内,形态典型.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在含有血清、血液或是多种氨基酸、无机盐培养基上才能生长。5%CO2条件下、温度35℃~37℃、PH7.4~7.6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上形成似露滴状菌落.直径约1~2mm、光滑湿润、灰褐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细菌培养超过48h易裂解自溶.

(3)生化反应 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氧化酶试验阳性,触酶试验阳性。

抗原结构与分类

1)荚膜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将本菌分为A,B,C,D,X,Y,Z,29E,W135和L10个血清群.我国建立了H,I,K3个三个新血清群,总计13个血清群.国内一直以A群为主.C群致病力最强.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将本菌各血清群分为若干血清型.

3)脂多糖抗原 与大肠埃希菌有交叉,是本菌主要致病物质.

(5)抵抗力极低(怕冷,怕热,怕干燥,消毒剂敏感,易自溶).对青霉素等敏感。

临床意义

脑膜炎奈瑟菌存在于脑膜炎患者和携带者的鼻咽部,通过飞沫经空气传播,冬末春初为流行高峰,感染者多为幼儿和青少年。感染后多数患者呈携带状态或隐性感染,少数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仅极少数发展成败血症,进而累及脑膜、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对青霉素、磺胺类、链霉素和金霉素敏感。产酶株引起感染应考虑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替代。

淋病奈瑟菌

俗称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在脓汁标本中,大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但慢性淋病患者本菌多分布于细胞外.

(2)培养特性 5%~10%CO2条件下,35~37℃温度、pH值7.5条件下,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上48h后形成隆起,灰白色S型菌落.根据菌落大小,色泽分T1~T5五种类型.

(3)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触酶试验阳性。

抗原构造与分类

1)菌毛蛋白抗原

2)脂多糖

3)外膜蛋白抗原:包括PI,PII,PIII.PI是主要外膜蛋白,是本菌分型的主要基础,可分成16个血清型,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

抵抗力

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体上可存活数天。在50℃仅能存活5min。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

临床意义

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淋病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淋球菌侵入泌尿生殖系统繁殖,男性发生尿道炎,女性引起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如治疗不彻底,可扩散至生殖系统。胎儿可经产道感染造成新生儿淋病性急性结膜炎。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近年来,由于淋病奈瑟菌出现β-内酰胺酶的耐青霉素菌株,还出现染色体介导的不产青霉素酶的耐青霉素菌株,耐青霉素、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淋病奈瑟菌愈来愈多见。因此,对于本菌的 临床分离株应作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责任编辑:x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