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又称为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引发的腹泻,分为分泌性腹泻和炎症性腹泻。小编今天整理了引发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原体,供大家参考!
(一)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自19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七次霍乱,其中前六次是由古典型霍乱弧菌引发,第七次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致。1992年出现的O139型血清型菌株可能会成为引发霍乱流行的新菌株。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39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
(二)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
CDC分类系统(1989)将生化性状相近的A、B、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A、B、C血清群,将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其中500万例需住院治疗,年死亡病例达65万。志贺菌属还可感染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灵长类,偶尔感染畜禽,可引起肉品等污染。
(三)大肠埃希菌虽然是正常人肠道的正常菌群,维持我们肠道的正常工作,但是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引起肠道感染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有5种: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引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致病菌。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主要通过食物,水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肾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引发我国沿海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牙孢。其致病物质主要是分子量42kDa的致热性溶血素(TDH)和分子量48kDa的TDH类似溶血毒(TRH),这两种毒素具有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作用。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五)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属肠杆菌科,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和荚膜,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沙门氏菌中毒的症状主要由急性肠胃炎为主,前期症状有恶心、头疼,全身乏力和发冷等。
(六)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属于气单胞菌科,革兰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4)μm×(0.1~1)/μm,菌体两端钝圆,单极鞭毛,运动极为活泼(除杀鲑气单胞菌外)。无芽胞,有窄的荚膜。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水源、土壤以及人的粪便中分离。有些种可以发感染性腹泻等疾病。
(七)腊样芽胞杆菌(Bacillu cereus):1950年首次在挪威报道,属于需氧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有芽孢,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部或亚末端,无荚膜,有动力。其芽孢能耐高温,至少需100℃20min以上才能杀死。在28~35℃适宜温度可大量繁殖。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是引发人类食物中毒,中毒者症状骤起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较少,少数患者有发热,多为自限性,持续4~24h恢复。
(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属肠道杆菌科,是革兰阴性、卵圆形粗短杆菌有鞭毛和菌毛,在普通培养基上25~30℃易生长。本菌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对湿热和化学消毒剂敏感。该菌具有侵袭性,还可产生耐热肠毒素,两者与致病性有关。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患病和带菌的家畜携带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品经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引发的症状较轻,多为自限性无需抗菌治疗。对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呋喃唑酮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均敏感。
(九)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因原发疾病长期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抗生素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趁机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侵袭性细菌,能产生毒素,对肠道破坏性大,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呕吐常在发热前出现,发热很高。
(十)1.念珠菌肠炎 最常见,好发于儿童,尤其是营养不良或严重衰竭的婴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每天10~20次,呈水样或豆腐渣样,泡沫比较多且呈黄绿色,可伴有腹胀、低热,甚至呕吐,但腹痛少见。
2.曲菌肠炎 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体力劳动者,多为烟曲菌所致。由于烟曲菌并非肠道正常菌群,故感染是外源性的,往往继发于肺曲菌病。
3.毛霉菌肠炎 因摄入被真菌孢子污染的食物所致,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有胃肠道慢性疾病的患者。
4.组织胞浆菌肠炎 具有地方流行性,多见于艾滋病患者或儿童,因吸入或摄入来自污染土壤中的孢子所致。
5.副球孢子菌肠炎 继发于肺部感染灶或经血行播散而感染。本病亦具有地方流行性。
6 .地丝菌肠炎 地丝菌和念珠菌相似,是一种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地丝菌肠炎多见于有免疫缺陷的慢性病患者和应用免疫抑制药、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者。
(十一)难辨棱状芽孢杆菌(c-diff)又称艰难梭菌,属厌氧性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如果过度服用服用某些抗生素,艰难梭菌的菌群生长速度加快,影响肠道中其他细菌,引发炎症。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