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吕蒙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由于CK广泛分布于骨骼肌,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再推荐用于诊断AMIAST、LDH及其同工酶对诊断AMI特异性差,也不再推荐用于诊断AMI。CK-MB敏感性高,cTnI特异性高,二者协同,可能减少心肌损伤疾病的漏诊或误诊。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14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年龄越小,心肌酶正常值越高,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因此不要发现小孩心肌酶高就认为得了心肌炎)一、心肌酶五项 CK-MB ( 五项中诊断心肌损伤最有价值的一项 ): 2001年,我国“急性心肌梗 死诊断和治疗指南”CK-MB是诊断“金标准”,最少应是正常上限值的2倍。 缺点: CK-MB虽然敏感性高但是特异性差, CK-MB升高 并非心肌炎所独有! CK 是继转氨酶后至今临床上最重要的酶,特别是在诊断心肌梗死上有较高价值。 联合其他指标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缺点:CK分布广泛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脑细胞中,因此诊断特异度不高,诊断心肌损伤方面CK被CK-MB干掉,又被肌钙蛋白干掉,退居了二线。 α-HBDH 曾用于心梗的实验室诊断,目前被大神CK-MB和肌钙蛋白干掉。 但是联合其他指标检测可以提高准确率。 LDH 诊断AMI敏感度低,特异度低,已被淘汰。 AST 早已被心肌酶组合剔除掉。 心肌酶谱的更新换代: 二、心梗三项肌钙蛋白 (cTnI): cTnI评价心肌梗死具有高特异性,是检测心肌梗死的首选血清标志物!高敏肌钙蛋 白 (hs-cTnI): 更牛的指标,1-3h便可发现潜在的心梗患者肌红蛋白 (Mb): Mb是至今出现最早的AMI标志物,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但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Mb 阳性虽不能确诊AMI,但可用于早期排除 AMI 诊断的重要指标。CK-MB质量测定质量与测定活性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疑问:同样是CK-MB的报告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因为一个是生化的CK-MB测的是酶活性,一个是心肌三项的CK-MB测的是酶的质量,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以心肌三项中CK-MB为准。 三、临床应用心肌炎基础知识: 01 心肌炎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常见。02 常见症状:乏力、心悸、胸闷,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发绀03 病毒性心肌炎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确切发病情况尚不十分清楚。04 心肌炎在国际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辅助检查来确诊。05 对于心肌炎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因而必须强调早期,综合治疗的方法,06 心肌炎的发病率没有明确的资料统计,据查有这几种说法:由感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几率不到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为18.27/10万。心肌炎诊断标准: 心肌炎在国际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辅助检查来确诊。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01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02 心脏扩大。03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I或cTnT)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伴动态变化。04 显著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05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呈现典型心肌炎症表现。次要临床诊断依据: 01 前驱感染史,如发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病毒感染史。02 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面色发灰、腹痛等症状(至少2项),小婴儿可有拒乳、发绀、四肢凉等。03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04 心电图轻度异常。05 抗心肌抗体阳性。(若在血清LDH、α-HBDH或AST升高的同时,亦有cTnI、cTnT或CK-MB升高,则只计为主要指标,该项次要指标不重复计算。)详情请见《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心肌梗塞诊断要点: 01 缺血性胸痛病史02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03 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首选cTn,次选CK-MB)详情请见2018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心力衰竭诊断要点: 01 症状:首先心衰患者常出现乏力、疲倦、运动耐量降低、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02 体征:下肢水肿、颜面水肿,严重者可能出现腹水或胸腔积水03 辅助检查:主要是心脏超声的EF值、心电图和NT-ProBNP或BNP (指南中未提及心肌酶和心肌三项,但是他们对心力衰竭也起重要参考价值)END文章来源:检验视界网
(责任编辑:dawenwu)
心肌酶、心梗三项报告简要解读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