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即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指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获得性耐药的肠球菌,常见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而鹑鸡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VRE自1988年伦敦某医院首次分离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流行,199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医院感染VRE病例17.9%,2004年则增加到了31.3%,VRE已成为第二位的医院感染菌。在我国,2005年以前从未报道过VRE的发生,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数据显示,VRE在屎肠球菌中检出率为1.1%~6.4%,在粪肠球菌中的检出率为0.5%~2.6%。 2014年中国CHINET临床分离菌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4%和4.2%,表型或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VanA型,其次为VanB型或VanM型耐药。
感染
导致医院内VRE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曾长时间应用万古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特别是ICU住院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患者、接受医疗器械操作如保留导尿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等的患者等。
VRE最常见的感部位是尿路感染,多与尿路器械操作、尿路结构异常和泌尿道手术有关,VRE亦可导致菌血症和心内膜炎、手术部位感染、腹腔、盆腔感染等,严重者导致脓毒症,使病死率增加。在我国VRE分离菌株中,屎肠球菌比例高于粪肠球菌。
传播
VRE可通过患者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医护人员将耐药菌传给其他患者,尤其是肠道定植VRE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不仅存在发生VRE感染的风险,并且可成为VRE传播给其他患者的储菌库。
医院环境可成为该病原菌的储藏库及传染源,大量调查证实,医院环境极易受到VRE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污染,并且VRE可在无生命的医院环境表面长期存活,定植或感染的人群不断向环境排放VRE,造成VRE的医院内传播
与患者接触的复用医疗设备和用具,也有可能成为传播VRE的潜在媒介。
VRE耐药基因可以转移给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阳性菌使其对万古霉素发生耐药。
预防
1、VRE的增多,主要与临床广泛应用万古霉素有关,因此临床必须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和相关糖肽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标准,减少万古霉素对细菌的选择压力,降低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
2、实验室应建立准确、快速、容易推广和普及的检测方法,一旦检测到VRE,立即通报临床医生及感控专职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3、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流程,对VRE感染或定植病例加强隔离防护、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等,减少或避免设备共用。VRE感染患者周围环境的消毒应严格用含有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等。
4 对医护人员、保洁人员、患者及家属等相关人员进行VRE防控宣教。
5 由于VRE的定植在VRE的感染和传播过程中发挥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定期对医护人员,尤其是重点工作部门(ICU、麻醉科、外科工作人员进行VRE定植的筛查,携带VRE的手术医生不得进行手术,直至检测转为阴性,必要时对医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VRE定植的筛查。
治疗
肠球菌属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原本就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内在抗药性的肠球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被称为超级杀手的耐万古霉素的细菌出现后,更是治疗的一大挑战,所以 VRE感染更成为国内外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
对于不同部位VRE感染,需综合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抗菌药物在该组织的聚集浓度,决定使用何种抗菌药物,例如由于氨苄西林在尿道组织呈高浓度,因而对于VRE所致尿路感染可单独用氨苄青霉素治疗,亦可使用药物联合治疗,不论药敏结果如何,氨比西林都可以作为万古霉素耐药尿路感染治疗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而对于VRE所致菌血症和心内膜炎,在国外推荐使用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或利奈唑胺治疗,替考拉宁对部分(VanB)菌种有效。
在留有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肠球菌往往容易在导管尖端定植,而出现导管相关感染或导管相关性脓毒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在考虑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首先考虑尽早拔除导管,消除感染源。
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痰培养见到VRE时部分专家认为VRE在呼吸系统中仅仅为定植,而并非真正意义的感染,但如果宿主免疫状态低下,细菌致病力较强,确切考虑感染与VRE有关时,可考虑给予以利耐唑胺(VanA型)和替考拉宁(VanB型)治疗。
总之,对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所致感染,基本治疗原则是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情况选择用药,可使用抗菌机理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增加药物的敏感性,目前尚无非常可靠的治疗方案,故控制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及传播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