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称为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而在药物治疗中,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有: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通过系统科学的药物治疗可以挽救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但是,在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除了关注肿瘤疾病本身之外,血糖的变化,您是否会常常忽视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聊聊,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哪些肿瘤治疗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目前,肿瘤治疗药物种类繁多,许多药物都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如:
1.化疗和化疗辅助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一方面,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顺铂等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血糖波动;另一方面,化疗辅助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也会导致血糖波动[1]。所以,在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2.小分子靶向肿瘤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此类药物也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比如,治疗白血病的尼洛替尼容易诱发高血糖症或糖尿病,其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40%。再如,塞瑞替尼使用后,高血糖的发生率达49%。除了血糖升高,有些小分子靶向药物却恰恰相反。比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D-1/PD-L1抗体,这类药物通过触发对肿瘤细胞或恶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在其发挥抗肿瘤反应的同时,也会对机体内非癌正常组织(如:β细胞)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已有临床研究报道,PD-1/PD-L1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肿瘤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无论是化疗、靶向还是免疫,我们都应该警惕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