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超过80%的带原者并不会表露病征。幽门螺杆菌最初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后为修正拉丁语语法错误而变为C. pylori。1989年,16S rRNA基因定序等研究显示其并不属于弯曲菌属,幽门螺杆菌便被独立归类至螺杆菌属。世界超过50%人口在消化系统上部带原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较盛行于发展中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影响范围也逐渐缩小。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不明,但个体通常是于幼时被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螺旋状被认为是演化以通过胃黏膜。
 
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危害

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消灭Hp,这些疾病可意外改善或恢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它启动了一系列致病事件,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和最终胃癌的发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预防胃粘膜癌前变化(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清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风险大大降低。幽门螺旋杆菌非常顽固,一旦感染,除非用正规的治疗方案,否则自愈率接近于零。

注意:幽门螺杆菌原本就跟人类共生共存千百万年,研究显示不同种族也有不同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幽门螺杆菌的差异,还可以作部族迁移的证据。所以能够与人类共存共荣,一定有其必要性的一面。幽门螺杆菌的大量出现,是因为整个消化系统内在的平稳受到破坏,幽门螺杆菌才大量滋生,也才导致溃疡。所以不恢复整个消化系统的稳定,汲汲追求消灭幽门螺杆菌,难免舍本逐末,最後还是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胃癌的首要病因

Hp 感染是胃癌的首要病因,但该细菌本身还不足以引发胃癌,需要其他因素的参与,且 Hp 并不是胃癌的唯一病因,Epstein-Barr 病毒感染、宿主基因异常、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及食管腺癌相关近端癌症等,也占了胃腺癌的 3%~5%。因此,即使不存在Hp感染,胃腺癌也不会完全消失。

胃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4 年 11 月,WHO 发表了一篇题为《幽门螺杆菌根除作为预防胃癌的措施》的工作报告。2015 年初发表了关于 Hp 性胃炎的京都全球共识意见。

该意见指出,无论病人是否出现症状,也不论是否有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并发症,胃炎应该被定义为一种传染病;Hp 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患者本身的状况不允许;消灭 Hp 可降低胃癌的风险。风险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细菌感染的时间、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萎缩性损伤的程度。

总之,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以最有效和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根除 Hp。然而,清除 Hp 在一些国家可能是可行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而言,其卫生水平较差、生活水平较低以及全民治疗的成本巨大,因此很难开展。但随着对 Hp 相关疾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Hp 疫苗的开发有望得到突破。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