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检验问答

血培养的适应症是什么?

  发热(> 38°C)

  体温过低(< 36°C)   白细胞增多 (> 10.000/μl)

  粒细胞减少(< 1.000/μl)   低血压   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脑膜炎   突发精神萎靡的儿童或老年人   虚弱、精神状态错乱、体重突然下降的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无法解释的白细胞增多及精神状态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CRP   PCT   血培养最佳的采血时机?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尽可能在寒颤和发热初起时   血培养应该采几套?每套包括几个瓶子?   CLSI要求每次采集2-3套标本,每套应包括一个需氧培养瓶,一个厌氧培养瓶   成年病人不能只采1瓶血培养标本,采血量不足和只做1套血培养所得得结果是很难正确解释的   一套血培养为何选择1个需氧+1个厌氧的组合? 研究表明:用需氧瓶加厌氧瓶的组合检测出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中某些菌和苛氧菌比一对需氧瓶多。   报告时间提前:   出现阳性时间   需氧瓶有9%比厌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厌氧瓶有5%比需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因此,只做需氧菌不做厌氧菌培养,将有19%的菌株不能发现,另有5%的血培养延迟1天报告阳性结果 如果血培养只做需氧瓶培养,漏检的不仅是严格厌氧菌,也会影响兼性厌氧菌的分离率及报告阳性结果的时间   患者应采集多少血液? 即寒战—升温之间采血20ml,分装两个瓶内,各分配10ml,当采血量不足20ml,应先注入需氧瓶,这样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采血量可以更好地分离出真菌、绿脓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儿童的血培养应如何采集?   儿童厌氧菌感染极少,建议只采用儿童瓶   厌氧培养只考虑针对特殊的高危儿童   对于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   <1 月: ≥ 0.5 mL   1 月–36月: ≥ 1.0 mL   ≥ 36月: ≥ 4.0 mL 原因:成人菌血症血液含菌量通常≤10CFU/ml,多数不到1CFU/ml;儿童可达100~1000CFU/ml;自动化仪器的 儿童瓶:推荐采血量1-4ml/瓶   新生儿败血症   最低的采血量不确定,通常0.75-1.0ml的血量是推荐的。   文献证实只采一套血培养大约10%-15%的败血症不能检出   即使血培养阴性,根据临床症状败血症仍然可以被怀疑   皮肤和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 美国CLSI推荐皮肤的消毒方法为:首先确定静脉穿刺点,首选70%异丙醇消毒并待干,然后用主要消毒剂(洗必泰、碘酊、碘伏)消毒并待干,使之作用足够的时间,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   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秒   每次采集血培养的间隔时间? 每份血培养间隔应不超过30分钟,因为网状内皮系统对于一过性菌血症和间歇性菌血症在15~30分钟内可清除(CLSI规定每份血培养应同时获得,或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怀疑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时应如何送检?   目标人群:   携带深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低血压的患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   送检方法:   首先判断导管是否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取不同的送检方法   送检方法:保留情况 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1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志,另外的1套则从导管中心或硅酮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5min),各自做好标记。   送检方法:不保留情况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125px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血培养对CAP、HAP的检出率如何?   CAP菌血症发生率   住院患者:4 % - 14%   重症患者:18%   大多数CAP的指南推荐住院的患者进行血培养   HAP菌血症发生率:10%-31%   所有怀疑VAP的患者均应行血培养   如何解读血培养报告?   一般超过72小时报警的往往为污染菌   单纯一次的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阳性往往为污染可能   一次的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药警惕致病原可能   多次血培养为同一种菌或和其他体液培养结果一致可排除污染可能   不能仅凭血培养报告定义血流感染,要密切结合临床排除污染 (责任编辑:x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