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进行血培养?
正常人的血液中是无菌的,血液感染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感染,对其进行病原菌的检验,提供病原学的诊断极为重要;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快速正确的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广谱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血液感染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多,在各种感染中居首位,其死亡率高达20%~50%;
当少量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为一过性,不繁殖或者很少繁殖,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者称为菌血症,若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称为脓毒症。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2、常见的血培养瓶的种类及采血顺序
图1为我院使用的厌氧瓶(紫盖)
图2为我院使用的需氧瓶(蓝盖)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如采用直针真空采血,需氧瓶应为第一瓶;如采用蝶翼针采集,需氧瓶也应为第一瓶,此时蝶翼针连接管中的空气被引入需氧瓶;但如采用注射器采集时,厌氧瓶应为第一瓶,这是因为当将注射器中的血液注入血培养瓶时,由于空气轻,气泡会上升,此时注射器上部的血液中存在气体的可能性大,应避免将其中的氧气引入厌氧瓶。总之,无论采用何种采血方式,应最大限度的避免空气进入厌氧瓶,掌握这一基本原则即可。
3、什么样的人需要做血培养?
发热(≥38℃)或低温(≤36℃);
寒战;
白细胞增多(>10.0×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
粒细胞减少(<1.0×109/L);
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等。
4、什么时间采血最佳?
只要怀疑血液细菌感染,应立刻采集;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或在血中抗生素浓度低谷时采血,如难以避免。则运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尽量于高热、寒战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
5、怎样提高细菌检出率?
1小时内应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多个培养瓶为单份血培养)
在2个不同部位分别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可以帮助实验室解释血培养结果,特别是如果有一套血培养是通过中央或外周静脉留置管采集的,则第二套应该通过消毒后的完整皮肤采集;
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20—30ml,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一般抽8-10ml。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应少于患儿总血容量的1%,每瓶不少于2ml。
6、血培养的检验程序
7、培养瓶中有细菌生长时的不同反应
8、下列情况考虑标本污染
仅从单一血培养标本中获得细菌
患者并无血管内留置导管或其他置入装置
原有感染类型并不支持该菌引起
9、如何排除是污染菌造成的假阳性?
实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观察是否符合;
对使用静脉导管且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要求增加血培养的送检套数,最好同时对导管进行培养;
根据血培养报阳时间来推断,血培养的阳性检出时间与血液中细菌的含量呈反比,由于污染菌菌量通常较少,故阳性检出时间比较长;
临床上还可用一些指标联合检测来判断感染,如PCT、CRP、PALB、WBC、内毒素等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采血之前的对于采血人员的培训,以及采血时的规范操作。
10、如何处理血培养仪的“假阳性”?
本院对于报阳,涂片染色未查见细菌的瓶子,转出后,平板与血培养瓶一同孵育,每日观察,平板两天内未查见细菌生长,则弃平板,血培养瓶继续孵育至第7天如果仍未生长,则盲转。确认无细菌后报阴。
值得说明的是血培养系统用的抗凝剂都是SPS,而SPS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念珠状链杆菌及阴道加德纳菌有抑制作用,对于这些细菌应该使用其他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运德,楼永良 (主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2】曹慧玲.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污染菌判定的实验室检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18期2067-2068页
【3】王坚鏹.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第12卷第6期,440-442页
【4】郭健莲.血培养报阳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和采血污染中的应用.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年第14卷第12期,803-806页
【5】马小波.血培养污染菌鉴别分析与对策.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年第33卷第3期,351-352页
【6】James H. Jorgensen[美]Michael A. Pfaller[美].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第一卷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