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应规范化。
1、最佳采血时间: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尽可能在寒颤和发热初起前30分钟-1小时为好。采血的环境应相对洁净。
2、静脉穿刺消毒: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步骤操作(建议使用洗必泰)。
血液培养必须特别强调严格消毒,避免皮肤表面或环境细菌造成污染。
3、培养瓶的消毒: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棉球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秒。
4、采得的血首先应注入需氧瓶,然后再注入厌氧培养瓶,有利于更好地分离出真菌、绿脓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5、采血装置和最小采血量:
成人: 10ml/瓶。
新生儿:1~3ml/瓶。
6、常规血培养应该包括至少一个需氧培养瓶和一个厌氧培养瓶,称为“1套血培养”。
7、采集后的转运应≤2 小时,常温转运,禁止冰箱保存。
8、采集频次:应该24小时采3套,以提高阳性率。
9、常见疾病的采血频次和采血量:
急性脓毒病:10分钟内从不同的部位采集2-3套。
急性心内膜炎:1-2小时从3个分离部位采3套。
亚急性心内膜炎:从不同部位采3套,间隔15分钟,如24小时内为阴性,要再采3 套。
原因不明发热:从不同部位采2-3套,间隔≥1小时,如24小时内为阴性,须再采3套。
10、血液培养常见的主要病原菌:
常见有沙门菌、布氏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11、注意排除污染菌:以下菌应视为非病原菌:芽孢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革兰阳性杆菌是常见消毒不严被污染的细菌。但2次以上血培养都分离出应考虑致病性菌。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