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该疾病是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PIG-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膜GPI相关锚连蛋白缺失或部分缺失,因而对正常血清中的补体敏感而发生血管内溶血。
根据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PI锚连蛋白缺失细胞数量是诊断PNH最直接、最敏感的方法。建立PNH诊断至少要有一系及以上细胞的两种GPI锚连蛋白缺失。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20余种蛋白在PNH患者血细胞表面表达缺失,如CD55,CD59,HRF,CD14,CD16和CD24等。FLAER(嗜水气单胞菌溶素变异体)可特异性地结合于所有的GPI锚连蛋白,不会因为细胞表达GPI蛋白种类和数量的不同造成误差,因此FLAER对检测微小PNH克隆非常敏感,且不受输血和溶血的影响。对一些临床上高度怀疑,而CD55、CD59等检测不能确诊的病例,可以结合FLAER检查。利用流式细胞仪对PNH患者锚连蛋白的不同缺失程度进行量化,可以对PNH进行分型,以便进一步了解并检测病情进展和疗效。
【实验原理】
健康人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的锚连蛋白表达几乎完全阳性(阳性率>95%),PNH患者由于锚连蛋白表达缺失或部分缺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会呈现锚连蛋白检测阴性或部分阴性。例如将PNH红细胞根据CD55、CD59的缺乏程度可以分为三型:TypeⅠ(补体敏感度正常)、TypeⅡ(中度敏感)、TypeⅢ(高度敏感),临床溶血程度主要取决于Ⅲ型红细胞多少。分析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应用CD45/SSC设门,同时使用系列标记/FLAER多色分析(如粒细胞采用CD33/CD24/FLAER,单核细胞采用CD33/CD14/FLAER),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PNH克隆。
【实验方法】
采用CD55、CD59、CD14、CD24等抗体或FLAER作为分子探针,同时建议使用系列标记(非GPI锚蛋白,如GlyA、CD15、CD33等),与血细胞共同孵育后,采用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
【试剂】
标记红细胞抗体:CD59/GlyA
标记粒细胞抗体:FLAER/CD24/CD45/CD33
标记单核细胞抗体:FLAER/CD14/CD45/CD33
破膜剂、固定液、缓冲液
【样本制备】
1、标记红细胞
取2支流式管,分别标记1#管和2#管,于1#管中加入20μl的GlyA;2#管中加入CD59和GlyA各20μl;
样本稀释:取10ul全血+1.5ml的PBS中,混匀后各取100ul加入上述2支流式管中,4℃避光30min;
1000 rpm离心5min,弃上清,用2ml PBS洗2遍,重悬于1ml PBS中,上机检测。
2、标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取2支流式管,分别标记1#管、2#管,于1#管中加入CD45/ CD33/CD24/FLAER各20μl(检测粒细胞);2#管加入CD45/CD33/CD14/FLAER各20μl(检测单核细胞);室温避光孵育30min;
每管加入2ml 1×溶血素,室温避光15min;
溶血完全后1000 rpm离心5min,弃上清,用2ml PBS洗2遍,重悬于0.5ml PBS中,上机检测。
【数据分析】
采用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配套MRFlow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常先做20~30份正常人血样划定阳性区(Ⅰ区)范围,同型阴性对照界定Ⅲ区范围,中间区域即为Ⅱ区。
1、红细胞分析
应用FSC(LOG) / SSC(LOG)散点图,根据红细胞物理特性进行设门P1
应用GlyA/CD59散点图,显示P1门内细胞,设P2门GlyA+红细胞CD59的表达
2、粒细胞分析
应用CD45/SSC(Lin)散点图,设P1门,圈取粒细胞;
应用CD33/CD45散点图,显示P1门内细胞,设P2门圈取CD33+CD45+的粒细胞;
应用CD24/FLAER散点图,显示P2门内细胞,分析门内CD24和FLAER的表达;
3、单核细胞分析
应用CD45/SSC(Lin)散点图,设P1门,圈取单核细胞;
应用CD33/CD45散点图,显示P1门内细胞,设P2门圈取CD33brightCD45+的单核细胞;
应用CD14/FLAER散点图,显示P2门内细胞,分析门内CD14和FLAER的表达。
【检测报告示例】
红细胞:
TypeⅢ型细胞(CD59完全缺失)占:22.87%
TypeⅡ型细胞(CD59部分缺失)占:2.79%
PNH克隆(TypeⅢ型细胞+TypeⅡ型细胞)占:25.66%
白细胞:
粒细胞:FLAER-CD24-PNH克隆细胞占:21.33%
单核细胞:FLAER-CD14- PNH克隆细胞占:40.51%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