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HIV专题 回归本源

最新一期Nature刊发了5篇关于HIV的评论性文章,研究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组合一期新的专题AIDS/HIV special issue,该专题从多角度观察分析HIV与AIDS。
 

2篇结构性研究
文章一Retroviral intasome assembly and inhibition of DNA strand transfer
文章二Structural biology: When four become one
 
两篇文章从HIV逆转录病毒整合酶的晶体结构出发,分析HIV的致病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整合酶蛋白如HIV-1催化病毒基因组向宿主基因组中的插入,在那里病毒能够在一个细胞中无限期地长久存在。因为整合是病毒复制的关键,所以整合酶一直是药物开发的一个目标,而几种抑制药物(包括raltegravir 和 elvitegravir)则被用于治疗或进行临床试验。
 
寻找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工作一直受阻于缺乏在基质DNA上的整合酶复合物(或称整合体)的结构。现在,来自非致病逆转录病毒(被称为“泡沫病毒原型”)的全长度逆转录病毒整合酶的晶体结构,已在与其同类病毒DNA形成的复合物中被确定。除了揭示整合反应生物化学方面的详细情况外,该结构也反映了目前所使用的抑制药物是怎样影响这一过程的。
 
1篇免疫学研究
Immunology and the elusive AIDS vaccine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提出,虽然目前针对HIV疫苗的研究有助于遏制全球的艾滋病的泛滥,几个方面的证据都表明,仅仅产生一种与在自然感染中所看到的相似的免疫反应,是不大可能防止HIV/AIDS感染的。我们在HIV免疫工作上的根本性做法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天然免疫力没有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即使尝试了许多HIV候选药物,人类的实验依然无法逃脱失败的阴影。当然成功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前提是我们要深入了解病毒的免疫应答体系,识别并找出免疫系统需要什么。这篇文章概括介绍了如果要制成一种有效疫苗的话仍然有待回答的免疫学问题。
 
1篇临床传播研究
Targeting early infection to prevent HIV-1 mucosal transmission
如果要使艾滋病流行得到控制、使HIV最终根绝的话,防止HIV/AIDS性器官粘膜传播(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的目标仍是一项优先任务。在一篇关注与粘膜传播相关的组织中的病理问题(尤其是在已经非常明确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恒河猴模型中)的综述文章中,Ashley Haase认为,预防策略应以感染的最早阶段为目标——将疫苗和杀菌剂结合起来使用。
 
1篇社论
封面文章:Accelerating HIV vaccine development
文章由著名艾滋病疫苗专家Wayne C. Koff撰写,Wayne C. Kof博士是IAVI(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高级研究员和首席科学家。从事艾滋病疫苗研究多年,曾2次获得美国卫生部颁发的服务勋章。曾参与在泰国取得部分成功的艾滋疫苗研究项目。
 
Wayne C. Koff博士开篇就强调,艾滋病大流行前,寻找有效、安全的疫苗十分关键,而艾滋病研究的重中之重是,获得长期、稳定、大规模的资助,集中基础研究,只有全面了解HIV才可能制备艾滋病疫苗。
 
Wayne C. Koff博士分析,尽管我们没有取得艾滋病疫苗的最终胜利,但是,相比停滞不前而言,近几年,科学家们还是取得了小范围的成功的。比如说,前不久在泰国取得部分成功的艾滋病疫苗,至少找到了一种可以广泛中和HIV表明抗原蛋白的抗体;还有不久成功获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疫苗。
 
回归本源,了解HIV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础研究凸显重要性。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