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到底测C肽还是胰岛素呢?

糖尿病患者到底选择测定C肽还是胰岛素呢?首先我们来看看C肽和胰岛素是什么?有什么临床意义,再来决定吧。

C肽简介及临床意义

简介

C肽(C-Peptide)又称连接肽,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裂解成1个分子的胰岛素和1个分子的C肽,因此C肽与自身胰岛素摩尔量是一致的。因为C肽不容易被肝脏降解,因此测C肽就是测了胰岛素的含量,能准确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清C肽水平,正常人在服糖60分钟后C肽水平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倍以上。1型糖尿病C肽水平极低,胰岛功能减退者餐后C肽上升的幅度常低于3倍。

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用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不能评价自身胰岛功能,可以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

C肽水平测定可应用于糖尿病分型及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初病时都应通过检测C肽或胰岛素水平以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2. 低血糖

怀疑患有胰岛素瘤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测定血糖与胰岛素比值有助于诊断。而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测定C肽可鉴别其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3. 胰岛移植

了解胰岛移植是否存活除监测血糖外,还应测定C肽以了解移植后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4. 肝肾疾病

患肝炎或肝硬化时,肝脏对胰岛素摄取减少,血中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而C肽受其影响小,血中C肽与胰岛素比值降低。发生肾病时C肽降解减慢,血中C肽水平升高,C肽与胰岛素比值明显高于正常。

胰岛素简介及临床意义

简介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胰岛素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和区分糖尿病类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反映胰岛素细胞贮备和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通过测定病人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进食或静脉输注葡萄糖后、妊娠、单纯性肥胖等。
2.病理性增高:

(1)胰岛素分泌功能亢进,如胰岛素瘤、某些胰腺增生性疾病等。

(2)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由于血糖升高,刺激机体Ins代偿性分泌增加。

(3)非特异性增多,如肢端肥大症、肝硬化、甲亢等。
3.病理性降低:

(1)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

(2)某些损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腺疾病,如弥漫性胰腺炎等。

进食和空腹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血清Ins的水平,因此采血时间应标准化,一般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

胰岛素和C肽用途

胰岛素测定:

适合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空腹及餐后2 h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 10~25mU/d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 4~5 倍。如果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如: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血糖仍高,就称为相对缺乏。胰岛素相对缺乏出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这种常见于2 型糖尿病病人并有胰岛素抵抗。

评定尚未用胰岛素治疗的胰岛功能。

C肽测定:

当病友在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时,如果仍检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显然要受到注射胰岛素的影响,结果不准确。此时通过 C 肽检查能准确的反映机体自己产生胰岛素的量,而不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测定方法与胰岛素相同,也是抽空腹及餐后血,正常情况下也是餐后比空腹高 4~5 倍。

评定已用胰岛素治疗的胰岛功能。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