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挑战”之四:癌症重新定义,如何区分致命与非致命性?

一旦被诊断出癌症,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致命、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但是,事实并非全然如此。有一些癌症病变组织生长缓慢,甚至于不会扩散造成伤害,所以并不需要接受过度治疗。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包括亚癌症、癌前病变在内的隐形癌症被检查出,癌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但是,显赫的数据告诉我们,不是每一种癌症都是致命的:对非甲状腺癌死者的甲状腺做2.5mm厚度的切片病理检查,发现36%的死者患有甲状腺癌;对死于非癌症的40岁~50岁的女性乳腺组织切片检查也发现,约40%的妇女患有乳腺癌。所以,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存在癌前病变的癌症,“过度诊断”是一个大问题。

可见,如何区分需要治疗的致命癌症和无需治疗的非致命癌症呢?如何及时诊断出早期恶性肿瘤?是当下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5年10月,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投入巨资启动抗癌“七大挑战”,并将上述问题列为挑战之一。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癌症,在2020年前解决两个重要医学之谜:

(1)如何区分致命癌症和非致命癌症?

(2)如何及早诊断出恶性肿瘤?

癌症的“过度诊断”:利弊权衡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增加。但是,诊断技术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偶发瘤被检测出来,其中包含了很多原本非致命性的癌症。

癌症的过度诊断,患者可能会因此接受不必要的治疗,从而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甚至于伤害。人们对癌症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且治疗过程存在副作用。那么,对此类非致命性癌症的治疗是否必需呢?利弊如何权衡?

癌症筛查和流行病学专家、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Peter Sasieni教授表示,尽管早期介入治疗会有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伤害。如果医学发展能够识别不需要治疗的癌症类别,意味着癌症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将带来更大的益处。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癌症研究所主任Brian Druker教授表示,随着生命医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于肿瘤细胞、蛋白质、D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化,有助于挑战的克服。通过了解如何处理癌症的过度诊断,将减少非致命肿瘤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

这一挑战的克服不仅仅可以尽早诊断恶性肿瘤拯救患者性命,同时还可以减少良性肿瘤患者不必要的治疗。

21世纪癌症重新定义:不需要治疗的癌症?

“癌症”是一个敏感性词汇。恐怕很多患者很难接受“不要治疗的癌症”这一说法。当谈及癌症时,患者第一反应是如何摆脱它,而不是要与之共存。被告知诊断结果时,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就会增加。所以,不少科学家正在考虑重新定义癌症。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巴克乳房保健中心主任Laura Esserman教授团队提出“IDLE”(Indolent Lesion of Epithelial origin),即“上皮源慢性病变”,用于定义非致命肿瘤。她主张,更改筛查中病变的名称,避免不必要的癌症治疗。医生需要带头改变人们对癌症的定义,增加对IDLE类肿瘤的认知。

癌症存在很多类型和差异,这跟过敏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过敏而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死亡。常常一些过敏仅仅表现为皮肤瘙痒、流鼻涕等症状。对癌症的重新定义,将有利于改变社会对癌症的看法,对癌症的治疗也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另一个关键挑战是能够及早发现恶性肿瘤,例如胰腺癌、肺癌、脑癌、卵巢癌。这些癌症通常是致命的,常常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如果我们可以区分开致命与非致命癌症,并使癌症诊断更精确,那么对癌症的治疗将有重大的推进。

备注:文章内容参考自Cancer Research UK网站

(责任编辑:fangqi)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