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患者、药械企业、亦或是医疗机构本身,都难逃其中影响,尤其能有效遏制那些由于高值耗材的高额回扣所导致的过度医疗等问题。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三年内,实现全面覆盖《通知》指出,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先期启动试点地区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抓统筹地区全面覆盖。按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年进度安排。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分别启动不少于40%、30%、30%的统筹地区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并实际付费。鼓励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提前完成统筹地区全覆盖任务。抓医疗机构全面覆盖。统筹地区启动DRG/DIP付费改革工作后,按三年安排实现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面覆盖,每年进度应分别不低于40%、30%、30%,2024年启动地区须于两年内完成。抓病种全面覆盖(原则上达到90%)。统筹地区启动DRG/DIP付费改革工作后,按三年安排实现DRG/DIP付费医疗机构病种全面覆盖,每年进度应分别不低于70%、80%、90%,2024年启动地区须于两年内完成。鼓励入组率达到90%以上。抓医保基金全面覆盖(原则上达到70%)。统筹地区启动DRG/DIP付费改革工作后,按三年安排实现DRG/DIP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区内住院医保基金支出达到70%,每年进度应分别不低于30%、50%、70%,2024年启动地区须于两年内完成。鼓励超过70%的基金总额预算覆盖率。何谓DRG&DIP?DRG:DRG全称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称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专门用于医疗保险预付款制度的分类编码标准。DRG 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 500 – 600 个诊断相关组,在分级上进行科学测算,给予定额预付款。简单来讲,DRG就是医疗保险机构就病种付费标准与医院提前达成协议,医院在收治参加医疗保险的病人时,医疗保险机构就该病种的预付费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因此,医院必须将医疗消耗控制在DRG支付标准内,才有可能盈余,否则就会亏损。这种付费方式能兼顾病人、医院、医保等各方面的利益,能帮助医保合理控费,倒逼医院提高精益运营管理,加强质控绩效管理,关注病种成本核算等。DIP:DIP全称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指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支付费,是利用大数据优势所建立的完整管理体系,发掘“疾病诊断 + 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进行客观分类(主要诊断和手术操作均相同的病种分在同一组),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全样本病例数据中形成每一个疾病与治疗方式组合的标化定位(每组病例的平均费用/全部病例的平均费用=病种分值,作为医保付费的基础)。DIP直接拿历史数据取平均值,利用真实、全量数据客观还原病种的疾病特征及医疗行为。在总额预算机制下,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计算分值点值。医保部门基于病种分值和分值点值形成支付标准,对医疗机构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不再以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支付。严控医保支出,高值耗材受冲击通过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将倒逼全国范围内信息化建设较弱的医院完善数据、提高病案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上传各项诊疗、检查、用药,在大数据和分值的配套下,医保病人的用药、耗材使用和收费情况都将置于医保部门的实时、全面监控之下,促进医院管理者主动开启全方位学习和对标,调整业务、控制成本、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毫无疑问,改革落地后,大批医院将会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如何制定“经济适用”的治疗模式,同时严格控制耗占比、检查和手术占比都将会成为此后的侧重点。而对于经销商而言,医院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就意味着耗材营销模式也需随着医院的转变而转变。按照此前国家医保局强调,未来DRG/DIP付费的价格监控下,耗材进院必须遵守这3个标准:临床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因此,如何为医院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帮助医院“省钱”将成为未来经销商销售模式转变的关键所在。合壹汇医疗观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患者、药械企业、亦或是医疗机构本身,都难逃其中影响,尤其能有效遏制那些由于高值耗材的高额回扣所导致的过度医疗等问题。医疗产业链的底层生态逻辑已然改变,医械人,是时候转变营销思维方式了。来源:合壹汇医疗
(责任编辑:dawenwu)
三年内!医保局大动作,械企营销模式迎巨变
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