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颤中心联盟成立,为建设规范诊疗管理体系按下“快进键”

为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进一步规范房颤疾病诊疗,扩大房颤患者的管理范围,2019年2月20日,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怀琼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处长吴宏、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拜耳公司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周晓兰女士以及上海多家医院心内科主任共同参加本次会议,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主持会议并介绍了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的具体工作规划。
 

 

图:启动仪式专家合影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内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易在左心房、左心耳部位滞留,从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动脉,引发血栓栓塞事件。如果血栓流入脑动脉,则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和死亡率超过50%,一年内复发率超过1/3。因此这不是一个单一心脏疾病,管理上具有复杂性。国外的相关经验证实,通过房颤规范化管理项目,提高房颤治疗的指南遵循率,对于卒中预防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科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怀琼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上海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极大的负担。虽然上海地区的医疗资源优势明显,有很强的医疗卫生人员队伍,但如何在“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的成立是对分级诊疗和房颤单病种综合管理的有益尝试。张怀琼主任提出,希望联盟能充分发挥学科示范作用、带动效应,各联盟成员单位之间要实现信息互通,上下联动,提升区域内房颤防治能力和医疗管理能力,让上海老百姓享受更加规范化的房颤医疗服务,为打造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做出积极的贡献。
 
争做房颤诊疗管理排头兵,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成立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介绍说:“我们国家房颤中心的建设在2016年起步,是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学术组织联合发起。”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项目得到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医疗机构广泛的支持和响应。截至2018年12月,中国房颤中心注册已有522家。中国房颤中心通过认证单位118家(其中上海13家),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单位43家(其中上海7家),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205家(其中上海8家)。可以看到,无论是房颤中心通过认证单位数,还是房颤疾病诊疗管理方面上海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指出,开展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可以有效提高房颤的诊断率、治疗率,改善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率。房颤中心建设从促进房颤早期筛查、规范房颤药物治疗、普及房颤新型治疗手段和开展房颤综合管理这4个方面入手,逐步优化我国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并减轻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为下沉房颤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工作,2019年房颤中心总部号召各地成立房颤区域联盟,统一标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表示,为进一步加强房颤中心理念推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房颤规范诊疗管理体系,上海成为2019年全国首个房颤中心联盟。会上,李毅刚教授公布了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的组织架构并部署相关工作安排。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将统一规划所属各房颤中心建设的认证进度,更高效地推动房颤中心建设相关的培训和质控工作的执行,并进一步推动房颤中心与社区基层医院的联动,充分发挥区域联盟“示范先行,上下联动”的作用,全面推进上海房颤中心建设工作。
 
在媒体采访的环节中,拜耳公司抗血栓领域市场总监呼自平女士介绍到,拜耳作为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一份子,同样怀着“到2020年,降低心血管事件拐点”的愿景,为能参与到房颤中心建设项目中感到荣幸。房颤联盟的成立,能够加速推动房颤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的进程。希望有一天,针对房颤疾病的知晓率能够在我国广泛普及,让更多患者运用正确的知识预防并积极治疗并最终获益。

葛均波院士在总结中指出:上海地区具备多学科合作的基础,我们也有一定在经验。此次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的成立是锻炼医疗队伍,加强综合疾病管理的一次尝试。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