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心肌酶谱

1,022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肌酶谱一般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肌红蛋白(Mb)。

cTn由3个亚单位组成,包括cTnT、cTnI、cTnC,在心肌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3.2、5.3天。cTnT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为120min。Mb是横纹肌组织特有的色素蛋白,心肌含量居第2位。大部分进入外周血的Mb以游离状态存在,与蛋白结合能力较弱,被肾脏清除较快。

心肌酶、cTn与急性心肌梗死(AMI)

AMI目前临床诊断标准:①胸痛症状;②心电图改变;③心肌酶谱变化,其中心肌酶谱的变化逐渐成为必要条件。

心电图检查诊断AMI的特异度很高,但灵敏度仅为70%~80%。在尸检证实心肌梗死的病例中,约20%~30%生前心电图检查无AMI表现。有研究表明,Mb、CK-MB和cTn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优于症状诊断和心电图检查。

AMI发生后,Mb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cTnI或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CK-MB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Mb是AMI出现最早的血清标志物,但Mb为横纹肌细胞特有的色素蛋白,所以单纯的横纹肌溶解会造成Mb的升高,临床上我们需要结合CK-MB,若Mb与CK-MB同比例升高,我们才怀疑是否为心肌梗死。所以联合检测可增加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此外,有研究表明血清cTn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AMI诊断和病情判断。床旁快速cTnT检测对急诊胸痛患者诊断AMI的特异度为90%、灵敏度为94.4%、阳性预测值为82.9%、阴性预测值为96.9%,床旁快速cTnT测定有助于在急诊胸痛患者中迅速准确地识别或排除AMI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AMI患者cTnI阳性率为100%,非AMI患者阳性率为2%,AMI患者CK、CK-MB、LDH阳性率分别为74%、70%、90%,且非AMI患者上述酶的阳性率均大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认为血清cTnI较心肌酶谱对AMI的诊断更特异、更敏感。

另有研究发现,心肌酶与cTn检测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与不典型AMI的鉴别诊断。国内1/4-1/3的患者由于AMI症状不够典型,极易与消化系统疾病混淆,造成漏诊、误诊。

心肌酶、cTn与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衰(CHF)患者cTnT水平高于健康者,但CK-MB、CK均在正常范围,认为cTnT可用于评价心衰严重程度。

97%的CHF患者血清cTnT水平高于健康者,认为cTnI是反映CHF患者心肌损伤的灵敏、特异标志物,而CK-MB、CK对CHF心肌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相对较低。

心肌酶、cTn与小儿疾病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胆红素过多时可作为氧自由基存在机体内,造成心肌损伤,使心肌酶升高,且CK、CK-MB、cTnI水平与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且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I升高幅度较CK、CK-MB更为显著,认为cTnI对诊断心肌损伤更为敏感。

CK、CK-MB、cTnI水平可反映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及cTn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说明手足口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及cTn检测对其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即可出现cTn水平异常,且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心肌酶、cTn与其他疾病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病情越重,血清cTnI及心肌酶谱升高越显著,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AOPP患者心肌损伤程度,比心肌酶谱更有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时,血清cTnI和心肌酶水平升高,cTnI水平明显升高是提示病情危重的可靠信号。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