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粟秀初
含血脑脊液能不能检查?检查是否有临床意义?国内同行至今对这个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这给诊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检验科医生认为,含血脑脊液标本已被血液污染不好查,即使查了也无临床意义,因此拒查。然而,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却发现,用先进的离心沉淀法和染色法处理后,含血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临床意义其实很大。
在日常临诊工作中,送检的含血脑脊液标本数量并不少见,但检验科常拒查。临床医生因没有检查设备和条件而感到无奈。病人只能为再次腰穿复查买单,并遭罪。更严重的是,这样常延误诊疗,存在医疗隐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根据我们多年应用FMMU-5型玻片离心脑脊液细胞沉淀仪收集器和MGG(迈格姬)染色法的临床经验, 含血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不但能查、好查,而且该查。因为它是一项新兴而又简便的可行性临检项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和减轻病人的疾苦提供更多的帮助。现将我们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有助于对病理性和腰椎(或脑室)穿刺误伤性含血脑脊液标本进行鉴别
众所周知,不管何种出血导致进入脑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的红细胞及其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含铁血黄素和胆红质等),都将被认为是对人体具有一定致病性的异物(抗原),机体就会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激活和促使一直游走在脑脊液中的正常单核细胞尽快转化为体形较大的吞噬细胞,以达到吞噬和清除上述异物的目的。一般而言,红细胞吞噬细胞出现较早,多在出血后1~3天出现;由于含铁血黄素和胆红质吞噬细胞须在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被酶解后方能形成,故多分别于出血后第5天和第7天出现。穿刺误伤性出血,因时间短促而不能立即在脑脊液中形成上述吞噬细胞。因此,立即送检的新鲜含血脑脊液中有否存在上述吞噬细胞,成为鉴别病理性出血和穿刺误伤性出血的依据。
以往鉴别误伤性血性脑脊液,多是根据自穿刺针流出脑脊液的血色先浓后淡、显微镜下所见脑脊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有无皱缩、含血脑脊液离心后的上清液是否清亮来判断。我们推荐的方法比以往常用方法更为科学、准确和客观。发病后立即就诊的颅脑创伤或脑出血患者的含血性脑脊液中虽然查不到吞噬细胞,但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予以鉴别。
2.有助于瘤性出血的病因诊断
如同时在血性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或白血病异常细胞等,还可为其病理性出血提供病因诊断依据。
3.有助于估计出血时间
因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和胆红质吞噬细胞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即分别在出血后1~3天、3~5天和5~7天相继出现,据此可推断出血的时间。
4.有助于评估出血是否停止和复发
进入脑脊液的红细胞,会通过机体免疫机制不断地被破碎、吞噬和清除。如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破碎和褪色的红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则提示出血已经停止。如出血停止后,脑脊液中再次出现大量新鲜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则提示复发出血。
5.有助于评估出血量
由于进入脑-脊髓蛛网膜下腔后的红细胞将被腔内总量约为130ml的脑脊液所稀释,故先通过血球计数器计算出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总数(血性脑脊液红细胞计数/ml×130),然后再与其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ml进行比算,即可算出含血脑脊液中的出血量。
例如: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数为20万/ml, 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为400万/ml,出血量ml =(130×20万)÷400万=2600万÷400万=6.5ml
6.有助于对含血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正确计数
含血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实为脑脊液中的正常白细胞、因病增加的白细胞,以及由血液进入脑脊液时所带入的白细胞之和,此时白细胞计数的增加不能作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的依据,而必须先减去由血液带入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可按国人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1:700的比值进行计算),方为含血脑脊液中的准确而真实的白细胞计数,以免误诊。
例如: 含血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44/ml,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数=28000/ml, 由血液带入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为(28000÷700) =40/ml,
含血脑脊液中的真实白细胞计数=44-40=4/ml
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应为0~5/ml,该例含血脑脊液标本中的白细胞计数为44/ml,提示明显增多,可为脑-脑膜炎的诊断提供依据;但减去由血液带入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后却是正常的(4/ml),可为临床排除脑膜炎、脑炎提供佐证。可见,此项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含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和减轻病人的疾苦提供更多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