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中若干问题释疑

副标题#e#(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
众所周知,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测定是血脂异常检出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临床常规测定的项目主要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有些还包括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近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颁布实施,但在实际临床血脂测定及应用过程中,分析前的变异、血脂水平的划分、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等方面经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关注。
1  减少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
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如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其中分析前即临床实验室进行测定之前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应特别引起关注[1~3] 。主要包括:⑴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研究发现,TC、TG、HDL-C、LDL-C、apoAI、apoB和Lp(a)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6.1%~11%,23%~40%,7%~12%,9.5%,7%~8%,6.5%~10%和8.6%。⑵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⑶临床因素,如①疾病继发(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②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⑷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⑴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⑵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⑶如血脂检测异常,在进一步处理前,应在两月内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⑷虽然有人认为TC测定可不用禁食,但应注意饱餐后TC会有所下降;对于TG和其他脂蛋白检测则需至少禁食12h采血。⑸除卧床不起者外,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抽血前受试者至少应坐位休息5min。⑹静脉穿刺过程中止血带使用不应超过1min。⑺血清或血浆标本均适用于血脂、脂蛋白测定,但现在主张一律用血清。如用EDTA作抗凝剂,分离血浆后应马上放在2℃~8℃保存,以防组分改变,测定结果需乘以1.03。⑻血清标本应及时测定,如24h内不能完成测定,可密封置于4℃保存1周,-20℃可保存数月,-70℃至少可保存半年;应避免标本反复冻溶。
2  血脂水平的划分
血脂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性别、年龄、遗传或生活方式等,因而不适合确立一个规定的正常值。近20年以来国内外主张以显著增高冠心病危险的水平作为血脂水平异常划分标准,同时也根据危险水平进行干预及制定治疗目标。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于1988年发表的第一个成人治疗计划(ATPⅠ),概括地提出了一整套治疗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措施,经过5年的临床实践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于1993年发布了ATPⅡ,2001年又发布了ATPⅢ, 更为强调理想的血脂水平、HDL的作用和纠正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组织国内专家于1997年制订了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以下简称《建议》),ATPIII及其2004年修订报告的标准相比[4~7],《指南》基于我国人群的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大规模临床试验,依此对TC、HDL-C分层切点进行了调整,同时找出与TC分层切点10年发病率相对应的LDL-C水平作为LDL-C分层切点(表1)[1]。《指南》对TC、TG、LDL-C水平分为合适范围、边缘升高、升高。研究显示,近1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总体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所以血脂分层切点也相应上调。

(责任编辑:labwe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