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发现自己身边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的确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高达11.6%,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每十个人里至少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
这么多的人患有糖尿病但目前医学还没有办法将其治愈,导致一些患者出现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病,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不过患者朋友们也不用太紧张,不是诊断了糖尿病就一定会出现并发病,并发病的出现大部分是基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如果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就会大大减少慢性并发病的发生率。虽然目前医学还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是我们有很多方法来控制血糖。
首先就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就是老百姓通俗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是药物干预。那么采用这些方法后,如何知道血糖是否下降达到理想了呢?
十几年前,老糖尿病患者都在家中备有尿糖试纸,通过检测小便来间接反映血糖是不是控制的好,这已经是老黄历了,是被废弃的方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毛细血管血来直接检测血糖的数值,也就是用血糖仪来快速检测血糖,这种检测方法与抽静脉血测出的血糖数值基本吻合,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家中备一部可靠的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测量。
那么仅依靠检测快速血糖就可以评价血糖是否控达标吗?这还不够,因为快速血糖检测的只是点血糖,只能反映检测当时那个时间点的血糖,每个人的血糖都是波动的,快速血糖不能反映血糖长期的控制状态。前面我们说到了,只有长期把血糖控制达标才能减少慢性并发病,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血糖是不是长期控制达标呢?
这就需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患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每三个月这个指标都能达到目标范围,就能说明血糖是长期控制达标的,再结合平时的快速血糖监测就能够全面评估血糖是否控制理想。因此,患者朋友们除了要定期监测快速血糖,还需要至少每三个月到医院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患者朋友会问:糖化血蛋白在什么范围内算是血糖控制达标呢?这个控制范围是有个体差异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控制在一个水平。目前我国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建议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但这是平均控制水平,不同人还要有个体化的控制目标。下面的表格就是我国糖尿病领域的专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是否合并基础病、是否妊娠、预期生存寿命等因素给出的个体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患者朋友们可以找一找自己的控制目标,向这个目标去努力。
患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良好地管理血糖,希望患者朋友们都能将自己的血糖管理好,远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病,享受健康的每一天!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
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值。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
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报导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最近Peters 回顾性研究报告HbA1c的测定与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并认为HbA1c>7%时,一般建议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处理。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5.怀孕期间HbA1c
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胎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HbA1c数据客观,稳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谢情况,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