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铁代谢与检验

铁是维持生物体生命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机体内铁含量虽然很少,约占人体体重的0.006% ,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体内铁负荷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一、铁代谢

1、铁的分布     

铁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铁,以肝、脾含量最为丰富。健康人体内铁的总量为3-5g(成年男性约为 50mg/Kg,成年女性约为 40mg/Kg)。铁在体内以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且处在“封闭”的系统中,各部分的铁形成隔室分布。其中65%的铁分布于血红蛋白中,约 20%-30%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和肠粘膜中,称为储存铁,约5%的铁则构成肌红蛋白以及含铁酶类。

2、铁的来源    

人体内的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食物中的铁,如动物的肝脏、肾脏、瘦肉、蛋黄、鱼类,植物的豆类、蔬菜、水果等均含有较丰富的铁质,其中无机铁较多,一般食物中每日含铁10-15mg,平均吸收率为5%-10%,即每日可摄入 0.5-1.5mg的铁;

二是来源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铁,后者80%又重新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20%贮存起来。

3、铁的吸收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铁的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体内铁的储存量以及红细胞生成的速度。为了保持体内铁的动态平衡,健康成年男性及无月经的女性,每天需吸收铁0.5-1.0mg;有月经的女性需1-2mg;孕妇需2-5mg;婴儿需0.5-1.5mg。

4、铁的转运与利用

吸收入血浆的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将铁运送到利用和储存的场所。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转铁蛋白受体,它与转铁蛋白结合成受体-转铁蛋白复合物,通过细胞的胞饮作用进入胞质中。该复合物在胞质中将铁释放,转铁蛋白则返回细胞表面,回到血浆中。进入胞质内的铁转移至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的血红素合成酶催化下,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合成主要发生在中、晚幼红细胞内,网织红细胞尚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成熟红细胞则不再合成血红蛋白。

5、铁的储存与排泄

机体内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骨髓等处。铁蛋白是可以被立即动用的储存铁,而含铁血黄素的铁是不能被立即动用的储存铁。在铁代谢平衡的情况下,储存铁很少动用,当机体缺铁时,首先是储存铁被消耗,当储存铁耗尽后,再继续缺铁时才会出现贫血。健康人铁的排泄量很少,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排泄约1mg,成年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平均每天排泄约2mg。

二、铁代谢检验

(缺铁贫七项)

1、血清铁

血清铁是指血清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一项直接反映体内运输铁含量的指标,但生理波动大,易受炎症和感染影响,其在反映机体铁储存量方面不够准确。

临床意义

 减低 :常见于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的和慢性失血等。慢性失血是成人铁缺乏最常见的原因。

 增高: 常见于肝脏疾病、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和反复输血等。

2、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含量稳定,是判断体内铁储存和铁营养状况最可靠、最敏感的指标,其与骨髓铁染色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般在缺铁性贫血早期即可出现血清铁蛋白减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和重要依据。

临床意义

降低:1、体内储存铁减少,如缺铁性贫血,是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2、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病贫血等,可作为孕妇、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指标。

增高 :1、体内储存铁增加,如原发性血色病,频繁输血; 2、铁蛋白合成增加,如感染、恶性肿瘤等;3、组织内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脏疾病等,可作为肝脏疾病如肝癌、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的辅助诊断指标。

3、血清转铁蛋白

肝脏合成转铁蛋白的速度与细胞内铁含量呈负相关,转铁蛋白测定在反映铁代谢方面的意义同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也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指标;尿微量转铁蛋白可作为肾小球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且比白蛋白更敏感。

临床意义

减低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肝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炎症等。

增高 :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妊娠,也可见于口服避孕药、反复出血等。

4、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占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对缺铁诊断的准确性次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之一,但不宜用于缺铁的早期诊断。

临床意义

减低: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

增高:1、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铁负荷过重,如血色病。

5、血清总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中不饱和铁结合力与血清铁结合的总量。通常情况下,血清中仅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血清总铁结合力结果较稳定,可反映机体转铁蛋白水平,但反映储存铁变化的敏感性低于血清铁蛋白。

临床意义

减低:1、储存铁蛋白减少,如肝病、血色病等; 2、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3、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4、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等。

增高 :1、转铁蛋白合成增加,由于铁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所致,如缺铁性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2、储存铁蛋白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等; 3、口服避孕药。

6、不饱和铁结合力

不饱和铁结合力是血清中没有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结合铁的能力,与血清铁之和称为总铁结合力。

7、结合珠蛋白

结合珠蛋白又称触珠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α2球蛋白,约占血浆总蛋白的1%,能与血浆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定的复合物。

临床意义

降低 : 1、各种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结合珠蛋白量都明显减低,甚至低到测不出的程度;2、急、慢性肝细胞疾病结合珠蛋白降低(如肝炎);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结合珠蛋白可下降或缺如。

增高 :1、肝外阻塞性黄疸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含量正常或提高; 2、创伤、烧伤、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结核病; 3、风湿病,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 4、冠心、肾病综合征、内分泌失调者,使用避孕药或类固醇药物者,以及正常妊娠妇女。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