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0号画廊到600号月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何以频频“出圈”

宛平南路600号又双叒 “出圈”了!一夜之间,彷佛全上海都在求购宛平南路600号月饼。一次无心插柳的走红“求代购宛平南路600号月饼!”昨晚,你的朋友圈被月饼刷屏了吗?宛平南路600号,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总院所在地。今年中秋节来临之际,该院闵行院区职工食堂为员工推出了定制月饼礼盒。令院方意外的是,礼盒海报一经推出便得到网友疯狂转发,让这款尚在预售阶段且仅对内销售的月饼爆单了。有网友称,“时尚的口味,金镶玉的外表,精致的包装,再加上医院的LOGO,简直是我的梦中情饼!”网友口中的“600号月饼礼盒”总共6个口味,涵盖了牛奶芝士、青苹青梅、咖啡巧克力、蜜桃铁观音、荔浦香芋、黄金紫薯。与动辄上百元的月饼礼盒相比,一盒78元的价格还算实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后勤科科长梁焱介绍,以往职工食堂也会推出豆沙、莲蓉等不同口味的月饼,今年是首次推出定制月饼。“当下仍处于疫情中,我们一线医务人员都很辛苦,作为后勤部门,我们要全力保障医务人员。” 梁焱说,这款由后勤部门和职工食堂共同设计研发的月饼寓意团圆。在礼盒外包装上和每个月饼上专门印出医院的名称和标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而这,也是它最初出圈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单位月饼的爆火,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说:“火爆的并不是月饼本身,而是大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对我们这所医院的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精神健康。”精神病院里的网红画廊不仅月饼一跃成为爆款,近日,“600号画廊”同样走红网络。去精神病院看画展,是种怎样的体验?作为中国大陆首家开办于精神病院里展示精神障碍患者作品的画廊,首展《线条、颜色和故事》一经推出便吸引数百名市民参观。有网友感慨,“进过不少次医院,但以看展的身份去精卫中心实属人生第一次。”“很有意义的画展,说不定这里藏着下一个梵高!”红色的线粗条中缠绕着黑色的三角形和菱形,表达作者对“挣脱锁链”的向往;在《不是梦》中,一只人形的蝴蝶向天空张开双臂,拥抱云朵和阳光;作品《春天》让不同大小的圆形、圆环与色彩共舞,画面仿佛能够转动起来……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号楼一楼走廊,在轨道灯的照射下,600号画廊的60幅作品和背后的故事静静流淌,传递给经过的每一个人。这些画作,多是抽象风格,线条和颜色简洁明净,展示了精神障碍患者看待宇宙人生的独特视角。策展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陈智民将首展的15位作者称为“病人艺术家”。他们虽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但作品却自有一种无声的力量,直抵人心。“病人艺术家”老谢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这次展览中他有6幅作品入选。他在作品《飞鸟与鱼》的旁白中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飞鸟和鱼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游海底。”在精神病院里为患者建画廊办画展,在不少人看来实属疯狂。但这个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已在陈智民的脑海中酝酿了十年。早在十年前,他就关注到南京艺术家郭海平帮助具有艺术天赋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创作。看到那些充满张力的图画,他深受震撼。进入市精卫中心工作后,陈智民想,“作为专攻精神病例传记学的医生,我能否做点什么?”他决定在医院进行一场“艺术实验”。绘画一直是医院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在他的建议下,市精卫中心不仅邀请艺术家指导日间康复中心的学员进行创作、还在闵行院区B1病房创办“艺术特色病房”、在康复二科开办“原生艺术画室”。在“艺术特色病房”中,陈智民从90位患者中发掘了十多位有创作热情和天赋的“病人艺术家”,先后为他们举办两场面向内部的“病人艺术家”画展,赢得不错反响。“能否给病人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感受、发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外界建立精神连接的设施?”陈智民大胆建议,“我们想要在精神病院里头搞一个画廊出来!”画廊展览不仅要充当“病人艺术家”们稳定的“倾诉热线”,还应为关心精神健康和艺术的朋友们打开一扇了解病人精神世界的窗口。最终,在院康复科和疾控分中心的支持下,今年8月9日,画廊正式落地,首秀就广受关注。在陈智民的设想中,“600号画廊”未来要以高规格要求自己。这里不是“几幅画贴一贴”,而是以“艺术欣赏和交流”为目的的画廊。未来,该画廊将定期举办画展,展览作品不仅来自住院的病人艺术家,还包括社会上有精神困扰的艺术家们。同时,他希望将“600号画廊”打造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文艺术空间。“未来,这里不仅有静态的展示,还要有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内容。”陈智民介绍,包括且不限于邀请艺术家做跨界对谈、举办精神健康与艺术的相关讲座、开办科普影像展、出售相关文创产品等。600号的走红会是昙花一现吗从“600号画廊”到“600号月饼“,作为一家专攻精神诊疗的医院,市精卫中心何以频频“出圈”?在一众声音中,有人认为:网红现象反映了医院服务的周全和认真,是医院的口碑带来了高关注度。还有人说,这是一场关于精神疾病的祛魅。这场市民的“沸腾”折射出一点: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健康,大家对精神障碍患者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事实上,对许多上海人来说,宛平南路600号是有点特殊的地方。“侬刚从600号出来啊。”“600号哪能把侬放出来呃?”尽管提起600号,总有人不时化身段子手揶揄一番,但一旦出现情绪问题,市民首先想到的还是这里。不管心绪如何纷扰,在这里,可以让糟糕的情绪获得疏解。因为这里不仅够专业,还够有“人情味”。正如一位已出院的网友所言:这是一家温暖的医院,并非只是铁门与栅栏 。“作为精神科医生,除了身体健康,我们关注的是出院患者能否身心愉悦地生活,重回生活的正常轨道,活出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样子。”陈智民说,这正是他在医院进行艺术实验的意义所在。绘画不仅疗愈精神障碍患者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患者的心灵,给予他们抵御孤独的力量。据悉,这批“病人艺术家”多为中老年患者,长期在院接受治疗,其中不少已年过七旬。他们的日常生活较为单调,亲属很少来探望。在陈智民的理解中,这场艺术实验的最终效果就是做一罐着色剂,为这些被忽视人群的平淡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为他们找到重新走进生活的牵绊和认真生活的意义。日常康复中心的学员小光告诉记者,每周一次的绘画课已成为他最期待的活动。“在老师指导下,我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把那些平时难以表达的情绪画出来,我觉得很放松。”首展结束后,还有一名作者主动找到陈智民,提出将原作品《龙卷风》改名为《汇聚》。面对一头雾水的医生,患者吐露了内心想法:原来,他认为这幅作品中的暴风眼就像绘画课,将全体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艺术家和患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紧紧相依,汇聚在一起。”关注患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不受偏见地生活。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齐全的精神卫生机构,上海市精卫中心的医护人员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打破大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偏见和错误认识,还原患者被遮蔽的人生。“600号”出圈不是第一次了。去年疫情期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就成了抖音网红,当大伙都处于居家隔离期间,他建议,“可以给生活增加仪式感,比如每天起床化个妆,家里上班也打卡,每天做个日程表等,切记不要想不起来自己做什么工作的……”脱口秀式的科普让不少人发现,原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里的人这么可爱,精神卫生疾病也并非想象中那般可怖。精神病患者的人生,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放下偏见,他们也许只是在这段时间里孤独了点。”从“600号画廊”到“600号月饼“,所谓一夜走红的背后其实凝结着医护的用心。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