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即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然而,许多患者看到报告单却看不太懂里面的数字的意义,这些枯燥的数值都代表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从血常规的蛛丝马迹,寻找“红系细胞”的异常原因吧。
一、红细胞、血红蛋白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此外,它还具有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以及免疫的功能。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
【正常值】
1、成年男性:红细胞数 4.0~5.5(×1012/L);血红蛋白 120 ~ 160(g/L)。
2、成年女性 红细胞数 3.5~5.0(×1012/L); 血红蛋白 110 ~ 150(g/L)。
3、新生儿 红细胞数 6.0~7.0(×1012/L); 血红蛋白 170 ~ 200(g/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增多症首先可以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增多,后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又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相对性增多:
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多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引起。
绝对性增多:
(1)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的:当患者有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会出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绝对性增多。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由于生理性因素也较常见此种情况。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引起的红细胞增多: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部分患者可转变为白血病等。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引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此种症状。
二、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值】男 :0.40~0.50 ;女 :0.37~0.48;新生儿:0.49~0.60。
【临床意义】HCT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血液总容积的0.15%~1%,故血细胞比容很接近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
HCT增高:常达0.5以上,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HCT减低:贫血引起。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正常值】RDW-CV:11.5%~14.5%
【临床意义】RDW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RDW与MCV,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并辅助诊断,如下图。
四、MCV、MCH、MCHC
【正常值】MCV:80-100fl;MCH:27-34pg;MCHC:32%-36%
【临床意义】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即平均血细胞比容;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指每升血液中、平均含血红蛋白浓度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依据上述三个指标,我们可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并辅助诊断,如下图。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