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副标题#e#

     为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笔者于2001年3月~2003年10月选择56例确诊为病脑的患儿进行了心肌酶谱(AST、LDH、CK、CK-MB、a-HBDH)活性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3年10月的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共56例,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 [1] ,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14岁,平均8岁。对照组为本院同期儿外科住院患儿,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与病例组差异无显著性。
 
    2 方法 
    观察组56例、对照组45例均于入院后第2日晨抽空腹静脉血,全部标本的检测均由同一台荷兰威图SELEC-TRA2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心肌酶测定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CPK25~200U/L,CK-MB0~25U/L,α-HBDH72~182U/L,LDH114~240U/L。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进行分析处理,采用ˉ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清CK异常率65.5%,CK-MB异常率30.4%,α-HBDH异常率56.7%,LDH异常率78.2%;而正常对照组CK异常率11.7%,CK-MB异常率3.2%,α-HBDH异常率11.3%,LDH异常率44.0%。病毒性脑炎组心肌酶谱检测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见表1。表1 观察组与治疗组心肌酶活性测定结果 (略) 注:P<0.05 4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导致后遗症甚至死亡,而且是世界各国儿童神经系统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发现约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其中约80%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135和埃可病毒等 [1] 。病毒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在神经组织内繁殖,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并由于病毒在血管内引起内皮细胞增殖,可导致循环障碍,神经组织的炎症、水肿和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或病毒在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毒的复制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