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一大早,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一病区颅内动脉瘤专科副主任医师李立正在病房查房,他心里牵挂的是两位刚做过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01、奇怪病症各不同 病因竟都在脑内1.40天前,陈大哥突然开始口齿不清,常常一句话正说着,下半句却突然卡顿,再也说不出口了。2.无独有偶。贾大姐的病症也很奇怪,半夜惊醒,突然腰疼难忍,难以自主移动。虽然表现大相径庭,但在随后的完善检查中陈大哥和贾女士都被查出了,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致死率致残率极高。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02、位置凶险 常规手段“拆弹难”更糟糕的是,陈大哥和贾大姐脑动脉瘤的位置非常棘手!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解剖结构复杂,瘤体入口宽大。李立介绍,在专业上这种形态的动脉瘤被称为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约占脑动脉瘤患者的20%—30%。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普通弹簧圈栓塞 由于位置显要、角度刁钻,一直以来,传统的治疗手段。都很难保障此类瘤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03、手术直击 新技术省内首次应用针对两位患者情况,省医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教授组织各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对患者自然风险、手术策略等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讨论。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颅内动脉瘤专科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施行WEB装置植入术。这也是河南省开展的首例此类手术。WEB的全称为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系统。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编织技术,是基于瘤腔内扰流理念的新型设计。全新的设计形态,既能诱发瘤腔内血栓形成又可通过促进瘤颈内皮化以实现动脉瘤痊愈,为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在全球多项临床试验中WEB在复杂动脉瘤治疗方面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月1日上午9时,由李天晓教授现场指导,李立主刀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和麻醉医师团队通力配合下,经过缜密的术前计划和精细的术中操作圆满完成了。河南首例WEB装置的成功释放紧接着团队为贾大姐也实施了WEB装置植入术两例手术均圆满成功04、优势技术 造福更多患者术后两天陈大哥和贾大姐已下床活动,恢复良好7月5日,术后第四天贾女士已经要出院回家了,陈大哥也恢复了爽朗的微笑和流利的谈吐,很快也将康复出院!李立介绍,WEB装置治疗分叉部动脉瘤具有诸多明显优势优势。首先避免了支架的应用,降低了超选择远端分支血管的难度。更容易降低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的预后。其次该装置治疗,既可干扰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又不影响载瘤动脉及周围正常分支血管。第三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减轻了患者长期服药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术中影像术后影像此次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的河南首例WEB装置植入术,为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开辟了新的思路。标志着我省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上再上新台阶。团队概况河南省人民医院颅内动脉瘤亚专科团队是全国首个成立的以颅内动脉瘤治疗为特色的亚专科,已常规开展各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外科夹闭手术,每年治疗颅内动脉瘤1000例以上。近年来,该团队常规开展的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等优势技术,在临床经验、科研成果、新材料研发、技术教学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李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任“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特聘讲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编了国内第一本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专著,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杂志论文20余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责任编辑:dawenwu)
全省首例!突发离奇病症,超高难度“大脑追凶”……
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