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财政补贴,掌握充足医患资源,还享受税收优惠,公立医院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5年12月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介绍,截至2014年底,全国8677所政府办的公立医院长期负债合计2333亿元。
此数据引发舆论一时热议。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单从2333亿长期负债额看,摊到每家医院不到3000万元,但平均每家医院年收入也就2亿多,结余中的相当部分要用来还债。
“这会导致学科建设、医务人员、设备方面的投入比较紧张,医院的创收动机也就变得强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说。这就与医改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的目标存在冲突。
此外,“2333亿”只是长期债务,政府办公立医院负债总额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显示,2014年政府 办公立医院负债总额达1.27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5.9%。相比2009年的统计数据,债务总额5年间增加了两倍多,资产负债率则增加了近16%。
与负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一轮医改以来,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加,2009~2014年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累计1.2万亿元。同期,全国卫生总费用翻了一番。
这样看来,公立医院连年攀升的债务似乎难以理解。
对此,不少专家将其归咎为很多医院无序盲目扩张,效率低下,成本难控,不少医院人士则认为是政府并未完全承担起办医责任、直接投入不足。
医院债务压力还直接传导到医药企业。业内人士介绍,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延迟支付药品款项、变相二次议价等方式将债务负担暂时性转嫁给药企,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药品行业健康发展。
“如果债务问题不解决,公立医院改革的诸多事项会被长期拖延。”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说,以药养医问题的破解、分级诊疗的实施、合理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形成以及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造,都离不开现有债务的化解。
如何化解?综合受访官员和专家意见:一是政府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帮助医院解决历史性负债带来的经济负担;二是推进医院的支出侧改革,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三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的同时,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债务压身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共有政府办公立医院9668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约37.4%。但是,其床位数占比高达75.3%,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次占比均超过80%。可以说,政府办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绝对主力军。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为了扩大服务、增加收入,医院热衷于建大楼、扩病床、买设备,而财政投入不足,对外举债就成了医院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说。
记者查阅近10年卫生统计年鉴发现,2005~2014年,政府办公立医院数量有所减少,但床 位数却翻了一番,平均每家医院的床位数从188张增加到386张。2005年规模超过8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总数为284家,到2014年,这一数字激增 至1369家。
从设备看,10年时间内,全国医院万元以上、百万元以上设备分别增加了2倍和3.6倍。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