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医院全成本核算监测报告”(2015年8月31日),其内容令人震惊、忧虑。
报告显示内蒙古部分公立医院负债率高达85%。40多家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存在长期负债,自治区级的公立医院平均负债11.6亿,盟市级医院3.9亿,旗县级医院70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在40—50%之间。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只能依赖创收、增收、盈利来偿还债务,维持收支平衡。合理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收支平衡,被迫用不合理,甚至不合法收入维持平衡。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只体现在口号上、文件上,而商业性、盈利性则被迫落到实处。“看病贵”仍然无法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确的解决办法应该保证供应,有米下锅;而不是进一步勒紧裤带,减少口粮,无米下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只能是空谈;商业性、盈利性仍将是公立医院的主流。
在公立医院的收入中,财政补助只占6%,药品占37%左右,耗材占10%以上,医务性收入占40%左右。在支出中,药品及耗材占业务支出的55%左右,人员支出占33%左右。说明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太少,只占6%。如何维持收支平衡?绝大部分医院要创收、增收,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而这些沉重的经济负担必然转嫁给病人,“看病贵”是必然结果,其根源不在医生,不在医院,而在于合理的补偿机制没有全面落实。过去药品是主要创收手段,药品销售过程加成率高达48%,医院只得15%,而33%被生产、流通等企业所得。医院成为“过路财神”,成为企业的推销员。这种不合理现象,靠医药分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是将医院的15%转给企业,而病人的负担并未减低,“看病贵”仍然不能解决。
内蒙古的监测报告,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很有参考价值。应该进一步开展全国性的检测报告,全面、真实的了解各省、各地区公立医院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的解决根本性问题,使公立医院的改革,真正能从口号上、文件上,落实到实处,全面落实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极为重要。
公立医院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落实,解决根本性问题。华而不实的口号,哗众取宠的措施,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将使公立医院改革陷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困境。至今尚无一家公立医院改革成功的范例,可供参考学习的样板。
公立医院改革已到关键时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攻坚之战势难避免,吾辈尚需努力。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