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查:这样做 减少分析前阶段错误

实验室检查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阶段,每个阶段都与检验结果关系密切。然而,大多数不满意的检验结果都由分析前阶段所导致,包括标本的采集、处理、运送与保存等多数实验室人员无法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最多,也最难控制。分析前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凝血功能检查的结果受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尤为明显。

近期,美国学者 Dorothy M. Adcock MD 在 Clinical Biochemistr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列举了各种评价凝血功能检查分析前阶段的质量管理指标。

样本采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

样本采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主要有:病人信息不完整或错误的标本占总采集标本数的比例、医嘱或条码错误的标本占总采集标本数的比例、采血量低于标准体积 90% 的标本数占总样本接收数的比例、采血过程大于 3  分钟的标本数占总采血标本数的比例等。

样本运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 

样本运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主要有:抗凝血从采集到实验室接收大于 24  小时的标本数占总接收标本数的比例、运送过程中温度异常的标本占总接收标本数的比例。

样本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

样本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标本经标准离心程序后血小板浓度高于 10*10^9 / mL 的标本数占总样本数的百分比。

样本保存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

样本保存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指标主要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样本放置时间超过 4 小时的样本数占总 APTT  检测样本数的比例、凝血因子 VIII(FVIII)检测样本放置时间超过 2  周的样本数占总 FVIII  检测样本数的比例。

除以上因素外,正确复溶冷冻标本以及针对不同凝血功能检验项目使用合适的抗凝剂等,也是保证凝血功能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这样做:减少分析前阶段的错误

总之,为提高凝血功能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分析前阶段的错误:
提供明确的分析前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人员的培训及能力评估;

尽可能参加分析前室间质量评估;

分析前阶段充分自动化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定期审查实验室内部各种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指标。
 
(责任编辑:sg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