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开展凝血实验对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除了对出血疾病的筛选与诊断外,还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各种抗凝治疗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血栓于止血不仅涉及基础医学,且与多个临床学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妇产科普通外科)的疾病密切相关;
 
    1、所有手术前检查:外科手术(普外、骨外、妇产、五官、心脏等手术)检查病人的出凝血机能,以免术中发生危险。 
    2、监测抗凝及溶栓治疗:如换瓣手术后、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香豆素等)减少临床治疗出血发生率。
    3、血栓前状态监测: 心肌梗塞、静脉血栓。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先天及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6、各类肝脏疾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
    7、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
    8、动脉粥样硬化。
    9、中医活血化淤的诊疗研究。
 
    凝血测试项目的临床意义
 
    一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www.labdd.com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
    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③口服避孕药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
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2-38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延长:>10秒
    ①凝血因子Ⅷ、Ⅺ、Ⅻ缺乏症
    ②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Ⅸ)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③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及凝血因子V 、X 减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检验地带网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⑤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缩短:
    ①凝血因子Ⅷ、Ⅹ活性增高 检验地带网
    ②血小板增多症 
    ③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脑梗塞、
    ④妊趁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 检验地带网
    ⑤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监控:肝素抗凝治疗中APTT的预算期为正常值的1.5-2.5倍。
 
    三、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11-14秒。
 
    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延长:>3秒
    ①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素、肾病)以及AT-Ⅲ显著提高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溶期)
    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④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⑤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⑥尿毒症
 
    缩短:
    ①高FIB血症
    ②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
 
    四、 纤维蛋白原(Fip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g/L。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增加:
    ①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
    ②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③糖尿病酸中毒
    ④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⑤妇女经期、妊趁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⑥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减少:
    ①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②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少。
    ③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
    ④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⑤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⑥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
    ⑦天门冬酰胺酶治疗白血病。
 
   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1.2g/L-1.5g/L,1.2g/L时引起病人出血。
 
    五、 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分析前质量控制)
 
    1、采血: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尽快送检、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责任编辑:sg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