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时间临床意义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根据标本来源,凝血时间测定有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各型血友病。
b)获得性(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
c)纤溶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有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肝素治疗时等。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
 
a)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容易出血、发热、伤口愈合不良者,家里有家族遗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
 
注意事项
 
检查前: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责任编辑:sg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