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近期发布的一项综述性研究显示,现有证据支持临床医师与55~69岁、处于患病平均危险范围的男性讨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利与弊。仅应对明确表示愿意接受筛查的男性进行PSA检测。其他可能减轻筛查潜在危害的策略包括:考虑每2年筛查1次,提高活检的PSA阈值及对新诊断前列腺癌男性进行保守治疗。论文3月26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4;311(11):1143]。
研究者在MEDLINE、EM 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日进行的PSA筛查试验,以对此前的系统评价进行更新。在EMBASE和MED LINE中进行另一项检索,查找对所检出的两项大规模随机试验结果进行拓展的模型研究。采用美国心脏学会的循证评分系统对证据水平进行评定。
结果显示,前列腺、肺、结直肠和卵巢(PLCO)筛查试验和欧洲前列腺癌筛查随机研究(ER SPC)这两项试验提供了大部分有关PSA筛查的证据。
PLCO试验显示,筛查组癌症发病率增加[相对危险(RR)=1.12,95%可信区间(CI)为1.07~1.17],但在随访13年后,PSA筛查没有使癌症特异性死亡率方面获益(RR=1.09,95%CI为0.87~1.36)。
ERSPC研究显示,筛查后癌症发病率增加(RR=1.63,95%CI为1.57~1.69),11年后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危险降低(RR=0.79,95%CI为0.68~0.91)。并且,ERSPC研究还证实,对年龄为55~69岁男性进行随访11年后,每减少1例前列腺癌死亡,需要另有37名男性通过筛查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死亡率下降的B级证据)。筛查相关的危害包括假阳性结果以及活检和治疗的并发症。
模型研究提示,随访时间更长时,诊断为前列腺癌的额外男性例数与所预防的前列腺癌死亡例数之间的这一高比例将会下降(B级证据)。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