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激增16.1%

三级医院诊疗人次下降11.9%

从去年4月8日开始,北京市正式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改革一年来,“成绩单”如何?今天上午,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召开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改革一年来,医疗总体平稳有序,变化积极,符合预期,反响良好。已完成门急诊量2.1亿人次,390万出院病人治疗有序。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激增

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近8000万人次,净增1200余万,增长了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至30%左右。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副主任、主任医师的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9.7%和25.5%,患者选择专家看病更加理性,看专家难的问题有了缓解。

新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新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在改革启动后的第四周即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机构收入在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结构得以优化,含金量提高。与改革前相比,医疗机构可支配收入总体趋好,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依赖了60多年的旧补偿机制在首都已不复存在。

医疗机构功能和效率出现可喜变化。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出院量达320万人次,增长2.7%,三级医院的住院服务优势更加明显。平均住院日8.6天,与上一年相比减少0.7天,相当于过去4至5年才能取得的改进幅度。门急诊患者则向基层机构分流,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功能的分化符合改革导向。

医疗费用增幅下降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医药费用仅增长5%左右,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计节省医药费用60多亿元。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617亿元,节省药品费用54.2亿元,仅药品阳光采购一项措施就使得药价整体下降8.8%。改革一年来,全市二三级医院药占比已从改革前的43%下降了九个百分点。

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将社会救助对象的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门诊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住院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元调整到6万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元调整到12万元。社会救助对象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范围内人均负担均减少了30%左右。

中医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规范调整了96个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更好地补偿了服务成本,体现了中医劳动价值,中医药特色发挥有了更好的支撑基础,发展后劲更足。此外,通过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解决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显著低于成本的问题,儿科、妇产科、护理、精神心理、传染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

老年人医事服务费减免

改革之后,各医疗机构改进预约就诊服务,加强院内层级就诊转诊,增加知名专家团队服务。全市26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医事服务费2665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区获得105种常用药品,开出2个月药品长处方4万余张,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节约了时间。

大医院两成专家号留给社区

记者了解到,今年医改还在制定年度的工作方案,将重点从基层和机制两个方面加大改革推进的力度。将加强全科的医生培养,引进一批紧缺人才,定向培养100名乡村医生。大医院20%的专家号源将留给社区,作为转诊的需要,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去就诊。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开展基层薪酬制度改革的试点。完善医院内部绩效分配的方法,强化医疗机构医生收入不与耗材、卫生材料的使用挂钩,压缩药品和耗材价格,强化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加强对医药费及大处方行为的监管。

(责任编辑:x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