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走穴”潜规则如何见阳光?

按照规定,医师只能在一个地点注册执业。到注册机构外的地点进行门诊、手术,并获得个人利益,业内俗称“走穴”,被明令禁止。但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经验丰富的医师,以“专家”、“顾问”、“指导”为名外出诊疗,早已是国内医疗行业的潜规则。
  医师“走穴”,为何刹而不止?是堵还是疏?记者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和网友、市民,发现两种声音同时存在,且分歧明显。
  反对的声音强烈。专家指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有很多办法,本市卫生部门近年开展的“百名医师进社区”、“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合作互动”等,都是对症下药的良方。目前,医学检测与治疗仪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疑难病症的早期确诊与有效治疗,仅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很难胜任。事实上,许多专家尽管可以到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但对很多疑难杂症,往往还要建议患者到有相应设施的医院去诊治。
  此外,专家认为,“走穴”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我国实行的是三级医疗、预防和保健体系。各级医院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医师‘走穴’,风风火火,赶时间。干了这趟赶下趟,质量上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医师是特殊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医师“走穴”,完全是出于利益驱动,在利益的诱惑面前,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不过,在反对声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值得关注。部分专家认为,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今年以来,广东、北京等地陆续试行了医师多点执业的探索,尽管目前报名医师较少,但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医生到多个地点行医,应该是大势所趋,应该正确认识,加以规范,促其合法化。
  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说,医师“走穴”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有广阔市场。有经验的专家到其他地点行医,对不发达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有普及、推广作用。优秀医生应该向更多的患者服务,不应该只局限于本地医院的病源。对患者来说,可以就近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对医师而言,既能获得合理报酬,还可增加医疗经历,各方都没有损失。“至于医师的责任心问题,大可不必操心。实际上,医生出外行医,不但不会马虎、草率,相反会更加小心谨慎。”
  本报记者 胡然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