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启动至今,新医改走过了7个年头,现在已经步入深水区,分级诊疗被认为是新医改破题的关键。在11月8日举行的“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我国医改、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要实现医改的最终目标,相关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我们到2030年的宏伟蓝图已经描绘出来,但真正难的是如何把理论变成实践,能够让这些医改方案真正落地,而这也需要一些时间。
作为医改重中之重的分级诊疗,其可能在医改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是大家所期待的,但无论是医改还是分级诊疗,在推进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以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所说,“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只抓住一个单因素、局部的、短时效的改革,有的时候对系统的改革可能没有帮助,说不定还有害。”医改的复杂性决定其在推进过程中将面对诸多困难,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也表示,“我们的医疗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起码涉及四个支撑要素,一是基本的合理架构,二是科学的运行机制,三是有效的制度,四是运行要有序。”他认为,虽然在新医改中,分级诊疗这一基本医疗制度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但按照医疗系统的运行规律,应当是分层级的,“这种层级一个是用于形成区域的层级设置,二是限于疾病谱的变化,三是限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分级诊疗这一基本医疗制度确立之后,如何做到“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真正落实分级诊疗,是各方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关工作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
“老百姓要上来,上来是必须的,我们医生下去暂时是不可能的,如此大的矛盾,短时间内,怎么解决?资源重新分配是将来的事儿,现实能够解决或者较好解决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对于当前医患流动并不畅通的问题,樊代明认为,“最现实的解决途径,就是医生的教育,我们对医生进行培养,县以下医院医生的水平培养高一些,或者逐渐高一些”,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可以做的。
但由于分级诊疗对首诊医生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所需要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巨大的。在这一方面,樊代明及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都认为,互联网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钟南山表示,借助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使病人与医生精准对接、精准交流,接受精准诊疗,进行精准支付,医生也可以从对这些患者的诊疗、分析、结论以及最后处理等过程中,学到生动、实用的知识。同时,也如樊代明所说,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是长期持续的,可以随时跟进医疗技术的变化。而基于上述的分析,樊代明及钟南山两位院士发起了由60余位院士参与的“大专家。com”这样一个“互联网+医学教育”平台,希望能够服务于分级诊疗,服务于中国医改。
因为分级诊疗在世界范围内有诸多的成功经验,所以此轮医改中分级诊疗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但樊代明提醒,“分级诊疗是一个办法,但是也不要试图就用这一个方法,做到了好像医改就解决了,其实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对此,钟南山也表示,“医改是‘一题两议’的,一方面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推进分级诊疗,这是解决均等性的问题,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三甲医院公益性不到位是大大阻碍了分级医疗的发展,而一些有关的部门可能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有关会议特别提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立性的基本定位,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简单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得到价廉、合理、优质的医疗,广大的医护人员得到合理、阳光、有尊严的待遇,这是解决积极性的问题。”钟南山进一步表示,我国健康卫生工作方针谈到的几点内容,假如说没有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都是很难实现的。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