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人,无不知道张居正。但凡知道张居正的人,无不知道张居正的夺情风波。张居正号称“救时宰相”,没有张居正,大明朝可能要早亡五十年。如果张居正能多活十年,大明朝的灭亡说不定能再往后推个百八十年。张居正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万历元年,神宗皇帝年幼,当时的大明朝,吏治败坏,民困国穷,边防废弛,已经是一副末日景象。张居正总览大权,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张居正执政十年,大明朝一扫颓势,一副中兴气象。”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然而,万历五年的一场夺情风波,却险些葬送了张居正的改革大业,也让张居正背负上了一生抹不去的道德污点。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按照封建礼教,父母死亡,在外做官的儿子必须离任回乡服丧三年,等到服丧期满后才可回任办事。当时,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大业,刚刚进行到第五个年头,如果张居正这个时候让出首辅的位置离开三年,那他苦心孤诣推行的新政,几乎肯定会夭折。而年幼的皇帝和太后,也不愿意张居正离开。于是皇帝下旨,说张居正“亲承先帝付托,辅朕冲幼”,“朕切倚赖,岂可一日离朕”,命张居正在官守制,夺情留任,继续辅佐皇帝。连皇帝都发话了,按理说这事儿应该没啥问题了吧?没想到,张居正“夺情”一事,招致了铺天盖地的反对。整个文官集团和士大夫群体,近乎疯狂的反对张居正夺情,要求张居正回家守丧。他们骂张居正“贪位忘亲”,甚至骂张居正禽兽不如。连张居正的弟子同乡,都反对张居正留任。到最后,皇帝、太后和张居正都急了眼,打了五个人的廷杖。皇帝降下敕书以严厉语气称:参奏张居正的人假借忠孝之名掩盖一个大逆不道的目的,即欺负朕躬年幼,妄图赶走辅弼,使朕躬孤立无援而得遂其私。在皇帝放出“再及者诛无赦”的狠话后,张居正“夺情”的事情才算基本平息。经过这件事情的刺激,张居正性情大变,此后性格越来越偏激,行事越来越独断专行,得罪人也越来越多。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死后不久就被人反攻倒算,家人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他的新政也几乎被全部废除,人亡而政息,令人扼腕叹息。年轻时候,阿宝读历史,觉得那帮反对张居正的士大夫们太无知太愚昧,感慨封建礼教害人不浅。但是,年过不惑之后,阿宝再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却不由得想问一句:那些士大夫之所以近乎疯狂的反对张居正夺情,之所以坚决要求张居正回家守丧三年,真的是因为他们口口声声要捍卫的道德纲常吗?那些义正辞严满口大道理的士大夫们,动机似乎没有那么单纯。中国的礼法制度,解释权完全掌握在读书人手里,其弹性空间是很大的。当时的大明朝,皇帝年幼,内忧外患,新政刚刚初见成效,国家确实离不开张居正。在士大夫阶层真的想为张居正的“夺情”找理论依据,其实一点都不难。而且明朝历史上,朝廷重臣夺情也有很多先例。永乐朝的杨荣,宣德朝的杨溥和金幼孜,景泰朝的江渊和王文,成化朝的李贤,都曾经夺情过,夺情的理由也基本都是国家实在离不开人才之类。江渊请求丁忧的时候,景泰帝拒绝理由是:“国家正用人之际,令其夺情视事”;王文请求丁忧守孝,景泰帝拒绝理由是“朕赖卿辅导,卿勿以私恩废公义,宜抑情遵命,成大孝”。“抑情遵命,成大孝”,这在封建礼法上,是说的过去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能夺情,到了张居正这里就死活都不行呢?为什么这帮人非要打着捍卫伦理纲常的旗号,让张居正让位回家呢?皇帝斥责那些反对夺情的人说:这些人欺负朕躬年幼,妄图赶走辅弼,使朕躬孤立无援而得遂其私。其实在我看来,皇帝还真没说错。这帮人之所以疯了似的反对张居正夺情,不是真的为了维护伦理纲常,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在夺情风波之前,张居正正在准备推行一项肯定会严重损害地主官僚勋贵集团既得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清丈全国土地。当时的地主官僚勋贵们,侵占隐瞒了大量土地,严重侵蚀了朝廷税基。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国可交纳粮税的田地实有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顷。可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弘治十五年(1502),可用交粮税的田地减少至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顷,全国的土地竟然减少了一半有余。看看这个数字,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张居正真的清丈全国土地,会给地主官僚勋贵集团的既得利益造成多大的打击!在父亲去世之前,张居正已经在福建等地试点清丈土地,取得了良好成果,准备全国推行。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父亲突然死了。张居正父亲的死,给了那些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能把张居正赶走,改革就进行不下去。张居正一旦丁忧离开,他们就可以借机掌控大权,操控舆论,蒙蔽皇帝,反攻倒算,让张居正永远无法回来继续掌权推行改革。历史上,张居正刚去世没多久,这帮人就成功的反攻倒算,将张居正的改革举措全部废除。张居正在皇帝支持下,顶住各种压力,最终夺情留任,对全国土地进行了清丈。最后清丈的结果,是全国可交税的田地面积一下增加到七百零一万公顷,这一数据虽然依然低于洪武年的水平,但足足比隆庆五年多了一半!这些隐藏的土地,很多都是国家从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手里抠出来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反对张居正夺情?他们怎么可能不支持张居正丁忧回家?说最漂亮的话,做最龌龊的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某些士大夫。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千百年来,人性就没怎么变过。和当年的张居正改革一样,中国医改也注定损害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也注定遭到很多人的抵制和反对。而这些人抵制反对医改的办法,也和当年一样:说最漂亮的话,做最龌龊的事。中国医改的标杆是三明。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药品集采、两票制、年薪制,再到医保基金包干、组建总医院、DRG收付费等等,为中国医改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且具有普适价值的成功经验。但是,三明医改当年也是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因为这一模式严重损害了某些药企,某些医药代表,某些贪官污吏,以及某些习惯了药品回扣的医生的利益。曾经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各种针对三明医改的污蔑诋毁之词,一些人义愤填膺的指责三明医改严重伤害了医生和患者利益,说医改弄的三明没有好医生了,弄的患者没有好药可用了。三明医改,也一度风雨飘摇。这些诋毁之词,甚至蒙蔽了很多领导。2015年,某位领导到三明实地考察,惊奇的发现:三明患者不仅绝非没有好药可用,甚至连格列卫这样的高档药物都纳入了医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帮人一边诋毁三明医改经验,一边鼓吹医疗市场化,鼓吹公立医院进行所有制改革,为民营资本侵吞和瓜分中国几代人辛辛苦苦积累起来医疗资产做舆论准备。直到2014年以后,多名中央各部委领导先后到三明调研,并肯定了三明的成绩之后,三明医改才度过了艰难时期。中国的药品和耗材集采也是一样,每次集采都大大降低了药物和耗材价格,节约了大量医保资金。但每次集采,都会有各种“批评质疑”的声音出现。2020年11月,首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冠脉支架开出令人震撼的“地板价”。支架均价从1.3万元跌到700元,产品平均降价达93%。2021年1月开始,中国患者开始用上了物美价廉的集采支架。然而不久之后,一些耸人听闻的关于集采支架的负面报道就出现了。有财经类媒体写了一篇题为《心脏支架困局:以前没钱做手术,现在有钱没支架》的报道。报道称:心脏支架国家集采落地以后,医院普遍出现心脏支架短缺和型号不全的情况,很多患者无支架可用。还有媒体发了一篇题为《一台手术用破四个球囊,业内呼吁“低价中标”理念应客观评价》。文中披露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内科专家在近期的一场内部学术会议上提到集采问题时表示:“最近我做了一个病人,连用了四个球囊都破裂了,造成血管穿孔,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文章借同样不知姓名的“业内人士”之口,称:不理性的产品降价违背基本市场规律,不可持续,会造成严重后果,既影响资本市场的信心,也打击企业对创新投入的积极性。针对媒体声称的所谓集采后“有钱没支架”问题,国家集采部门很快以翔实的数据做了回应和反驳。而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心内科专家”,在某个不知时间地点和名目的“内部学术会议上”,讲的那个同样没时间没地点没人物名字没有具体细节的故事,似乎连反驳的必要都没有。不久前,国家启动人工关节集采,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的平均价格从3.2万元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为82%。明年,中国患者就能用上物美价廉的集采关节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在集采人工关节大批量进入临床之后,也会有一些医药公司、医药代表、乃至某些临床医生,绞尽脑汁的编排集采关节的负面新闻。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医改有多难?看看张居正改革就知道了。在中国搞集采,推行三明模式,让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把长年侵吞的巨大利益吐出来有多难?看看张居正的遭遇就知道了。在我看来,三明医改经验对中国医疗改革的重大意义,不亚于小岗村经验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意义。但是,2014年就已经获得中央认可的三明医改经验,在中国推行起来却始终阻力重重,“争议巨大”。2021年10月18日,健康中国发布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有一句话,我非常有共鸣:三明医改经验最重要的是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不回避矛盾,敢于触碰利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学习三明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在这里,阿宝真诚告诫全国同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明经验,通过集采等政策,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和国家负担,同时将省下来的钱拿出一部分提高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实现多方共赢,这是国家医改的大思路。其背后,是不可动摇也不容挑战的国家意志。在政策的调整期,肯定会有一些阵痛和不适,大家咬咬牙,熬过去就好了。作为医务人员,千万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配合国家推进医改,绝不要作死。作死,真的会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可比廷杖厉害多了。
(责任编辑:dawenwu)
医改到底有多难?看看张居正夺情风波就知道了!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