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行业风向瞬息万变,全球各大械企面临着裁员、并购、收购、供应链压力,行业寒冬的步伐已悄然到来?01、医疗器械行业寒气逼近此前,联合国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其中指出: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通胀飙升和气候变化等影响下,2022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受多重危机交汇影响,世界经济前景暗淡且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1.9%,成为数十年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医疗器械领域也身陷囹圄。就我国而言,疫情的到来加速了国内医疗器械尤其是IVD行业的发展。与抗疫相关的疫苗、药品、呼吸机、CT、防护耗材等企业营收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对于大型设备或与手术等医院业务相关领域的企业而言,营收增长不容乐观。2022年下半年,疫情政策的调整给了核酸企业的“当头一棒”,当上交所与深交所均表示“从严审核涉核酸检测企业”,国内核酸检测行业已从巅峰跌落。国内热门赛道的市场份额已被头部企业瓜分,集采的触角已伸入各大赛道,在DRG限价、行业监管趋严的大势下,政策的东风如何撼动被海外巨头垄断的各大细分市场格局。财信证券指出,总体上2022年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无论是医疗设备、医疗耗材还是IVD板块,估值水平都已回落至低位。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我国乃至全球诸多械企遭受的影响或将持续影响到接下来的架构调整,包括业务及人事变动。02、全球医疗公司爆发“裁员潮”医械企业“裁员潮”自2022年逐渐蔓延开来,今年以来,已有诸多全球知名械企如强生、3M、飞利浦等宣布裁员计划,主要为“经济型裁员”和“结构型裁员”。 (来源:Eshare医械汇)强生据相关消息,强生公司将在3月初左右宣布重组和裁员,可能裁员至少1000人。熟悉该公司的人士表示,裁员可能会波及全公司。据了解,强生2022年全年业务营收并不乐观,净利润较2021年下跌14%。医疗器械板块中,营收占比最大的外科手术板块及骨科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强生在过去的两年内因过度招聘,增加了16%的员工人数。随着拆分重组等业务结构的调整,人员配置也将作出相应削减。3M2023年1月,3M公布了第四季度财务业绩,未达到市场普遍预期的每股收益(EPS)预测,同时还宣布公司将裁减2500个制造业岗位,以应对持续的经济困境。CEORoman表示,由于新冠疫情相关干扰,中国市场增速放缓,需求的减弱导致公司不得不对制造产量进行调整和成本控制,预计宏观经济挑战在2023年将持续存在,因此决定削减2500个全球制造岗位。飞利浦飞利浦因召回事件面临重大损失,于2023年1月宣布将在全球范围裁员6000人,以恢复盈利能力。据了解,2022年飞利浦亏损将超过15亿欧元,未来新计划涉及简化公司结构和提高生产力。03、穿越漫长的寒冬周期现阶段,全球疫情起起落落,各大械企纷纷调整业务结构,缩减开支以降低经济低迷带来的不良影响。随着国内集采政策大面积落地,巨大的定价压力下,诸多海外械企不得不压缩成本以谋求单价优势。前几日,全球第三大骨科巨头捷迈邦美宣布脊柱业务因受国采影响退出中国市场。对于跨国企业而言,退出或许并非必选之路。行业周期波动在所难免,全球化趋势加剧,顺应与融合才是全球医械市场大趋所驱。2023年“裁员潮”刚刚拉开帷幕,未来械企又该如何走出困局?对于发展中的成长企业而言,在行业至暗时刻,不断增长市场份额,拓宽市场成为重中之重;而成熟型企业,则应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不断在技术及产品上开拓创新,保持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国产替代”的浩浩前行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在2022年迎来许多高光时刻,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创新器械不纳入集采……迈入2023年,各大械企又将上演怎样的市场风云?裁员、退市,行业“寒意”逼近,当行业出现波动时,企业面临的不止是挑战,更有一线生机。
(责任编辑:guanpy)
医械行业“寒气”逼近,强生、3M、飞利浦大幅裁员,波及全球市场
831
已是最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