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国遗传学家哈默(Dean Hamer)首次提出“同性恋基因”(gay gene)理论。当时,哈默等人调查了40名男性同性恋者,提取其细胞做基因检测。他们发现,这40人中,有30多人X染色体中具有相同的Xq28基因,因此认定Xq28基因可能控制着男性同性恋行为和趋向。到了2014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敦医院西北研究所学者阿兰•桑德尔斯(Alan R. Sanders)根据对409对同性恋兄弟及其异性恋家属的血液研究得出结论:在人类的X染色体与第8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性恋遗传信息。他宣称自己的研究“大大削弱了所谓‘性取向是可以选择’的论调”。
最近,由伊利亚州大学 Giorgi Chaladze引领的研究表明,大约一半的异性恋人群携带代代相传的“同性恋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包含遗传和同性恋倾向两个因素的计算模型来得出此结论,然而他们并没有确定任何特定的基因,所得结论基于同性恋可遗传的理论,该研究有助于同性恋研究的发展。相关结果发表于《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ur》杂志上。
Giorgi表示这种现象源于进化,由于许多男性同性恋往往不会生育很多后代,事实上调查发现男同性恋的后代数量比异性恋后代数量少5倍。研究人员使用基于个体的遗传模式来揭示稳定而持久的同性恋大群体。从最近的研究来看,作者认为男同性恋者往往来自大家庭,这意味着男同性恋的基因增加基于其拥有的后代数量。
该结论适用于同时拥有儿子和女儿的家庭,因为女性也可能携带该基因,此外其他研究也显示许多异性恋的人群也携带“同性恋基因”。基于Chaladze的计算,如果一半男性及一半以上女性携带同性恋基因,那么根据目前情况,同性恋的发生保持在一个低而稳定的频率。
Chaladze解释道,女同性恋家庭倾向生育更多的后代,这有助于解释同性恋的持久性。许多异性恋男性携带“同性恋基因”的可能性解释了为何报道的男性同性性行为及性吸引多于女性。
根据Chaladze表示,非同性恋的 “同性恋基因”男性携带者有时会表现出同性恋的兴趣。发现异性恋者携带同性恋遗传物质的可能性,这对基因组学的研究有一定意义,然而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们应该考虑没有同性恋亲属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