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生大实话:黄牛是医疗垄断的替罪羊

1,001

近日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引发热议。对于这名女子在视频中痛骂黄牛的言论,许多网友感同身受。“黄牛”无疑是这起事件中的大反派,他们面目狰狞,欺压百姓,全无良心,坐收黑钱。然而,真是这样吗?

  华西医院心内科专家杨庆大夫就认为,看病难并不是黄牛造成的。即便清除了黄牛,患者仍然要付出竞争的代价,代价并不比给黄牛的低。挂号费低使得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加入排队竞争,耽误了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放开垄断,让竞争的力量使得更多优秀医生出现,才是解决看病难的途径。

华西医院杨庆大夫:看病难不是医生的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的杨庆发微博称,看病难不是医生的错。

  杨庆表示,做为大医院的工作二十来年的医生,病人看病的艰难,他的理解比很多人更深刻。“每次门诊,我刚走到门诊护士站,一大帮人就围住我,都在说‘杨教授,加个号吧!我挂了一(两)个月您的号,都挂不到’。他们所说的是事实。”不知道每周想挂自己的号的人数和可以挂到的号数的具体比值。但是杨庆表示,这个比值是很大的。正因为这样,不管多累,只要周四晚上不飞到外地(经常要参加学术会议)或没有加班手术,杨庆就会给那些围着他的人加号。

  但加号不是无限制的,50个病人是自己的极限。但50个号够吗?“也有后面来的病人,还要找我加。有的说来自外省或边远地区的,有的说是预约好了号,由于堵车来迟了取不到号的,有的说是某某熟人打了招呼的。我一概不加了。只有一句话,请下周来。他们也有问的,下周来能加到号吗?我答:不敢保证。但就是这50个号,一个下午上下来,常有头晕目眩的感觉,真比做5台介入手术还累。”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增加门诊次数?这种人以为教授除了门诊就在休息一样。实际上,除了门诊,自己还要手术(手术大多数都是十台十台地排,手术日几乎没有不加班的)、查房、会诊、值班、上课。还要申请点课题,搞点像样的研究,带点学生,培养一些后进。周末则参加学术交流,讲课或手术演示,去年一年,坐了80多趟飞机,连家都回不了。还说加门诊?门诊是加不了的。要加门诊,那只有半夜了。

  只看20个号的门诊,因为自己的好心,增加了一倍半的门诊工作量,还是不够。请问大家,这看病难,怎么解决?

  正因为理解患者的看病难,这几天杨庆自己的年假(过年还要上班),本来该好好在家休息。但这周四的门诊,决定还是回来上。其根本原因是想挣那二十元一个的挂号费吗?只是在想,那些提前一月挂自己号的病人,如果自己不去上,他们怎么办?又要去抢号吗?运气好,抢得到的,是一月之后的了。抢不到的,又是什么时候才能看哪?于是,只有把假期弄得支离破碎,赶回来上一个对自己毫无意义的门诊。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只有自己一个医生这样。同一天下午,在同一层楼看门诊的医生,如贺勇教授、张庆教授、杨健教授、林涛教授等等都很晚才下班。看病难、看病贵是他们的错吗?不是的,他们都尽力了。看来,看病难,不是医生的问题。医生已经超负荷工作了。医生已经不容易了。

看病难是票贩子的错吗?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感觉是“绝对是”,就是因为他们把票给搞出来,然后高价倒卖给患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导致病人挂不到号。这的确是事实,但这是表面的事实,而不是导致事实的本质。

  假设票贩子抓住一个,正法一个。慑于法律的威严,无人敢做票贩子。票贩子绝迹了。协和、华西的门诊大厅里总是朗朗青天,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就能挂到号吗?

  一个号20元钱,对于一家两三个人(总有家人陪他来吧!)坐上一天的火车,再在成都找家旅馆住上几天,再加上几个人每天的吃穿用度,那20元一个的号,相比他的其他支出,几乎就没有成本。这没有成本的20元,只有他一个人在争吗?不,它可能是数十个人在争。提醒大家。争这号的人不是票贩子,都是真正的病人。

黄牛是畸形医疗供需的替罪羊

  打击黄牛并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黄牛是畸形医疗供需的替罪羊。众所周知,黄牛,甚至不能看成个人,是供需失衡的产物,是供需严重不对等的信号——一旦黄牛猖獗,需要打击的就不是黄牛,而是供需的畸形和病态。

打破医疗垄断才能解决看病难

  杨庆大夫表示:“在医院管理上,无论你怎样的管理、控制和制裁,你可以表面上管理住票贩子,但你管不住这里面蕴藏的价值和商机。这价值和商机被某些人发现并加以利用,并让一些并无竞争力的人通过金钱能够获得看病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救助了他们。这是荒谬的现实,但它确实存在。”

  这荒谬就在于医生价格体系被行政管理所垄断,然后被票贩子用另一种扭曲把它扭转回来。这一荒谬的扭转,医生和患者没有获利,获利的是黄牛(其实不一定他是最大获利者,他也是个打工仔)和后面的权利垄断者(可能包括医院管理阶层,社会治安管理者等等)。那些恨死票贩子,甚至对医生也大骂出口的人懂得这些道理吗?所以说这是垄断的错。

  想想吧!任何行业(电信、交通),垄断能提供低价格吗?被迫的低价格可以,那必然是低质量。好医生,好的医疗服务质量,不管何时都是稀缺资源,除非体制能培养出大量的好医生。可现在这种体制,像要培养出大量好医生来吗?医生收入和地位不提高,连做医生的人数都不够,更遑论增加好医生的数量。

  打破垄断,让医生自由定价,自主管理自己的病人,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有大量的好医生。不要担心医生自由定价会出现逆天的价格。一旦放开,医生和医生之间的竞争会很大。谁也不敢定一个让自己作死的价格。而且竞争一起来,医生愿意多看病人。医生自己也愿意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这样好医生的供给会持续增加,价格自然会到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sg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